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企业还必须有一套制度来保障创新得以顺利推行。如何在管理和创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在产品、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一些物流企业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内部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氛围,致使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任何的改革肯定都会有阻力。创新自然也不例外。在珠海某大型外资化工企业担任项目部物流主管的潘颖对记者说,目前他们在物流方面的创新,阻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其中,外部阻力主要来源于供应商和市场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在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是与一些大型企业合作还好说,因为这些企业能够理解你的战略,更懂你。但如果接触的是一些较小的物流供应商,他们在理解你的企业文化,或者是战略方面,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潘颖举例说,为了对物流供应商进行考评,他们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而在现实中却发现,他们对司机提出的一些例如开车时不允许打手机、抽烟、不系安全带等要求却很难执行和贯彻。“这就是因为一些物流供应商的的人员综合素质还有欠缺,不能够理解你所提倡的一些理念。”潘颖说。
而在创新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则更加难以回避。其中,财务和费用控制可以说是其中最大的阻力。潘颖说,财务和费用控制部门都是管钱的。当市场形势不好时,他们为创新行为设置的阻力往往会更大。
对此,在天津一家制造企业物料部从事采购工作的李剑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创新和改变需要经费,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创新预算,或者申请很困难。那么,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就不会顺手。另外,有些创新也需要其他部门同事的配合,而这些同事有没有创新的意愿,也会影响到创新活动的进展。因此,缺乏了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氛围,也得不到其他人的配合。这样个人和团队创新就会阻力重重。
潘颖也告诉记者,在一个创新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他们曾经遭到过来自财务和费用控制部门一系列的“质问”——这一创新项目的净资产回报率有多少?计划需要多少预算?项目成果能够运用多长时间?能够带来哪些收益?“其实,他们就是在算一笔账,看你的创新项目究竟划不划算。”潘颖说,作为物流部门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优化流程,而财务部门的人看中的则是资金的投入。所以,如果不能使投入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所谓的创新项目就很有可能会被否决。因此,对于创新来说,不但需要有创新的点子,还要有可行的方案。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把创新的点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而单纯从物流的角度来看,这无疑对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以及整个团队的运作能力、计划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李剑也坦言,在实践中,管理与创新的矛盾的确存在。为了方便管理,很多企业在管理中都会设定一定的工作流程。如果流程过于复杂和严苛,虽然对于管理有好处,但是却会削弱创新的动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管理和创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呢?“实际上,创新与管理的矛盾,就好比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关键是你的眼睛不能总盯着钱,成本是很重要的,但是成本之外的因素你也必须考虑。我们在推行改革的时候,不论是革新还是创新,钱是一定要花的,有些东西是省不得的。而且创新也可以更好地优化管理。如果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创新,企业的管理将永远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效率和效力自然难以保障。”潘颖说,“正是基于对创新的这种认识,当有些创新项目提出来后遭到反对和质疑的时候,我们会提交给公司最高层董事会去讨论究竟是创新,还是按照现在的管理走下去。同时,我们也会多方位进行比较来对通过创新能够节省多少管理成本加以核算。而这,对于管理层来说是极为看重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潘颖说,每一次创新的过程,除了创新成果,创新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创新体系的一次体检,有利于推动企业后续进行更加持续性的创新。
在解决了观念的问题之后,制度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众所周知,制度非常重要,没有了制度,制定的所有流程等于零。而没有了流程,再好的创新项目也无法顺利推行下去。因此,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企业还必须有一套制度来保障创新得以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