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三年间排名前20船公司已消失8家,"一带一路"或是商机?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973 日期:2017-05-22
  第一物流全媒体5月22日讯(微信:cn156news  )

  近日,麦肯锡公司的航运板块主管Steve Saxon马施云公开表示,“在过去的两到三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集装箱航运合并热潮期。三年前,全球排名前20的集装箱船航运公司中的8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看到这种说法,小编不禁紧缩眉头,航运的困难期怎么还就过不去了呢?

  小编借助网络查找了一下,分别找到两份排名表:一份是截止到2015年3月2日的;另一份是截止到2016年12月1日的。进行比对了一下发现,三年前全球排名前20的航运公司中,真的有8家已经不复存在。


全球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截止2015年3月2日)


全球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截止2016年12月1日)

  而这些已经不复存在的企业都是以各自的方式“消失”,主要有三种方式:合并、收购和破产。

  合  并

  2016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两企业重组,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2016年7月18日,赫伯罗特和阿拉伯轮船对外公布,两家公司已经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合并后的新赫伯罗将经营一支拥有237艘集装箱、160万TEU的现代化船队。

  2016年10月31日,日本邮船、商船三井、以及川崎汽船发布联合声明,达成共识将合并其下集运业务,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成立。初定2018年4月1日正式运营。根据声明,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256艘船只。

  其实,在中国还有一起更大的航运公司合并案件。

  2015年12月2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外运长航被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合并后,将诞生一家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的超级央企,远远超过中远与中海合并后的5000亿元资产规模。

  收  购

  2015年12月7日,世界第三大航运公司达飞轮船以24亿美元收购东方海皇。而美国总统轮船作为东方海皇的子公司,也作为重要的竞购标的被达飞轮船同时收购。

  这是自2005年马士基以29亿美元收购荷兰航运企业铁行渣华后,全球航运业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2016年12月1日,马士基航运宣布与欧特克集团达成协议,将收购德国集装箱航运公司汉堡南美船务集团。

  汉堡南美船务集团是全球第七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收购完成之后,马士基航运将拥有380万标箱的集装箱运力(收购前为310万标箱),全球运力份额将达到18.6%(收购前为15.7%)。

  收购后运营的集装箱船舶总数将达到741艘,平均船龄为8.7年(收购前为9.2年)。

  破  产

  其实,小编认为,合并和被收购虽然在排名上消失了,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他们成为其他公司旗下的企业,或者合并成为实力更大更强的企业,一起来面对航运行业的困难。但破产,也许就意味着真正的消失了。

  2016年8月31日,韩国最大海运公司韩进海运即将进入法定管理程序(指对频临倒闭的企业,由法院指定第三者管理)。

  2017年2月17 日,韩国首尔法院正式宣布,韩进海运破产,并要求其进行清算。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船运公司破产案。

  航运业仍在痛苦的徘徊中

  亏损、破产、重组……目前航运业仍在痛苦的徘徊中。而导致航运业低迷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航运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随着欧债危机,包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这样使市场的交通运输量急剧的下降,导致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减少,必然会使现有的运力出现一个饱和状态或者是一个过剩的局面。

  二是市场的运力严重过剩。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2009年又出现短时期上升的反弹,给市场一个信号,似乎航运迅速恢复,所以造船订单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加上造船的周期有一个延后的效果。

  而一批新增的运力投入市场,这样加剧了航运市场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现有的运力吃不饱;另外一方面新增的运力又要找市场。所以航运市场的运力供大于求,供需失衡。

  三是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当前的状况,除了运价是下降的,其他的都是上涨的,比如说燃油成本、船员工资,包括融资成本,尤其是去年和前年贷款造船的融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这些成本都是航运企业直接的经营成本的上升,而运价又在下降,所以亏损面可以说是大幅度增加。

  “一带一路”或是新商机

  虽然航运业还处在痛苦的徘徊中,但“一带一路”或许是航运企业打一个翻身战的好机会。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交通运输必是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抵欧盟经济带,纵贯亚欧大陆,沿线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覆盖人口约46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29%。

  航运行业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而“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则将直接打开航运板块上行空间,积极影响航运业发展。

  航运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开辟新航线,提高相关地区的海运连通性,实现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共赢。

  但想抓住机遇、突破当前困境,关键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守航运本质,满足客户需求,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和贸易合作;

  二是,持续致力于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商业主体;

  三是,要面向未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持续繁荣的“一带一路”。

  (以上内容根据经济参考报、海运网等综合整理)

  补点料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国签海运协定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今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

  近年来,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中约60%为水路运输,出口商品总值中65%以上为水路运输。可见,海运对中国外贸的重要性。请问,交通运输部将如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更好地发挥海上丝路在对外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对方企业在本国设立商业存在。

  在海运协定的框架下,我国与欧盟和东盟建立了定期海运会谈机制,重点在国际海运发展形势、最新海运政策、市场监管、航运安全、环境保护、人员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地交流,在一些重点领域达成了具体合作的意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以双边、多边海运会谈为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推动在海运领域的战略合作。

  一是,借助双边海运合作机制,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在海运领域开展更多的战略合作;

  二是,推动我国港口和航运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三是,积极鼓励海运企业开辟新的海上航线,加密航线班次,完善沿线国家间海运服务网络,在海上运输、港口物流等方面与沿线国家开展全面合作;

  四是,借助各种国际组织平台和多双边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和航行安全合作事务,提升我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网)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