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三款国产新冠疫苗实物首次亮相,其中多款已进入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正式上市。
2019年我国疫苗领域批签发数量为5.8亿支,而新冠带来的疫苗增量在28~42亿支(每疗程需接种2~3针)。行业人士表示,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运输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此外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全球的冷链运输需求将非常巨大。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 图源:环球时报
新冠疫情催生巨大物流需求
近日,全球快递物流巨头——德国敦豪货运公司(DHL)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联合发布白皮书,宣布目前全球约有7个平台的25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和试验中,最快自2020年第4季度开始将获授权紧急使用。
白皮书预计,未来全球范围内将有超过100亿剂疫苗需要接种。这将带来新一波巨大的物流需求。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对医疗用品的需求激增。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联合国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可以获得近期数据的5月份,医疗工作者为防止新冠病毒感染而使用的4种主要用品(口罩、医用外罩、防护服、防护镜)的世界贸易额急剧增加。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高涨。上述白皮书显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的口罩和医用手套比2019年增加了100倍,医用手套增加了2000倍。
Envirotainer公司医药航空运输 图源:美通社
因这些防护用品改为航空运输,运费也出现上涨。例如,从医生和护士使用的医用口罩的世界贸易额来看,1月份约为9亿美元,5月猛增至约10倍,达到92亿美元。5月份中国在日本医用口罩进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96%,比1月份上升16个百分点。美国为92%,增加20个百分点,欧盟(EU)为93%,提高4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已经跨越了研发阶段,潜在的几十亿支疫苗的寄递成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难点与重点。据预测,交付的潜在规模巨大,仅向78亿人提供一剂药,就能填满8000架货机。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全球需约8000架大型喷气式飞机运输新冠疫苗,虽然疫苗还未正式面世,但IATA已与航空公司、卫生机构和制药公司合作制定全球空运计划。IATA表示,正敦促各国政府开始与行业利益攸关方仔细规划,确保在COVID-19疫苗获得批准并可分发时做好充分准备。
疫苗冷链配送面临空前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超过100亿剂疫苗,这一规模带来的挑战也是空前严峻的。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顺利配送新冠肺炎疫苗,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需要紧密配合。白皮书预计,需要多达约20万次托盘装运、约1500万次冷却箱运送以及约15000架次航班运输。
与此同时,鉴于疫苗运输的更高要求,而覆盖约有30亿人口的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发达,包括疫苗运输所需的大量的冷链设备的缺乏。
(1)疫苗冷链门槛较高
医药冷链运输被称为冷链行业金字塔的顶尖。不同于一般的生鲜冷链,疫苗冷链门槛较高。疫苗保存须遵守严格的温度要求,如果是冷冻,需要储存在零下58-5华氏度(约零下50至零下15摄氏度),冷藏则需储存在35-46华氏度(2-8摄氏度)之间。储存、运输全过程需要定时监测、记录温度。
仅从物流方面来看,疫苗冷链对于硬件、软件、全程可控、相关认证等要求非常严格。一旦疫苗在其中某个环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导致其功效受损,而且结果是不可逆的。
由于疫苗需要全程冷链,其中使用到的所有冷库、冷藏室、冷藏容器及疫苗配送员的资质均需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要求。每种疫苗的管理储存也有专门的世卫组织指引。据悉,2018年,UNICEF仅购买冷链设备和服务就投入近1亿美元。
温度监控技术公司Varcode首席执行官Joe Battoe称,每年暴露于建议温度范围外的疫苗短途运输损失约340亿美元。他说,尽管即将面世的新冠肺炎疫苗的运输温控说明尚未明确,但作为临床产品,也一定会采用冷链运输。
邮政医药冷藏车 图源:邮政新闻宣传中心
(2)配送方式复杂多样
疫苗从生产出来至最终接种的完整生命周期均需要温控条件的卡车和飞机运输,在抵达目的地前需要在多个分销商处经停和储存,送达后仍需要冷藏,而“最后一英里”的医疗产品提供商还需要货车等运输至附近乡镇,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需要毛驴或是自行车、骆驼等才能完成最终派送。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官网介绍,UNICEF运输疫苗一般是直接从生产商处用飞机运输,再用冷链车辆运至目的国,抵达后在进行区域配送前需要置入冷藏室。而在乡镇一级,配送人员需要将疫苗放置于冷藏盒再使用摩托车、自行车、毛驴、骆驼或是徒步送至接种地点。
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准备好了么
被业界誉为物流领域“珠穆朗玛峰”的冷链配送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运输品的采购、库存、运输、配送、监测、验收等环节上,“无缝”极为重要。冷链的连贯性、协调性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的中国医药物流市场仍然呈现“散、小、乱”的局势,玩家多规模小,运营质量参差不齐,预计在疫苗供应链领域,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据了解,疫苗冷链要求医药物流公司具备以下能力:实时追踪位置与温度、高性能包装、多温度控制、多种运输模式(从工厂到经销商/CDC、从经销商到大小CDC、从CDC到接种点)。疫苗流通一般是两种模式:
①传统的干线模式+区域配送+省内配送,流通企业负责省内的配送;②从疫苗生产企业直接配送至全国县市疾控和接种单位。
国内具备医药物流能力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从事医药物流的公司,二是有医药物流业务板块的社会物流企业。
(1)医药领域企业难满足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的疫苗物流配送企业是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龙头。9月7日,复星医药宣布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关于BioNTechmRNA疫苗的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疫苗商业化及供应链服务。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疫苗冷链体系,包括疫苗的储运和配送,以整体提升疫苗供应链服务,还将共同提升疫苗等紧急物资的战略储备和配送能力。
九州通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全集团完成455个冷库建设,冷库面积达39,640.3平米,同时更新二、三级子公司的冷链设备,以使全集团冷链物流全面符合国家标准,为承接疫苗等冷链物流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仅依靠这些龙头企业很难满足新冠疫苗带来的巨大需求。
(2)社会物流巨头纷纷入局
除了以DHL为代表的海外物流企业、以顺丰为代表的国内快递及物流企业纷纷瞄准疫苗供应链领域的巨大需求。顺丰、京东、三通一达……谁能抓住此次疫苗冷链的巨大机会?
笔者注意到,社会物流巨头顺丰却已在此领域布局多年。近日,面对投资者关于疫苗冷链运输的问题,顺丰表示:“顺丰服务包括疫苗产业供应链在内的医药行业生产、电商、经销、零售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为客户提供专业、安全、全程可控的一站式医药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
在疫苗供应链、生物样本等临床临检冷链运输等方面,顺丰在今年上半年也取得突破,可为疫苗厂家和疾控中心提供仓储、运输和全程质量追溯等医药冷链供应链服务。据顺丰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整体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 32.41 亿元,同比增长37.78%,其中顺丰医药业务收入同比翻倍。
今年8月,顺丰表示,认可医药冷链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前医药冷链布局,已成立专项团队,并在年内新增投入80多台符合医药GSP认证冷藏车,规划启用苏州、长沙、长春、南昌等7个医药仓,满足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客户的仓储、配送需求。
此外,京东、“三通一达”等企业,在获得相关认证后,同样有实力进入疫苗冷链这个“高端局”,而且随着今年7月国家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部署疫苗冷链能力建设要求,在国家的支持下,物流企业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据了解,疫苗的冷链系统非常脆弱,越接近供应链的末端,风险就越大。像顺丰、京东、三通一达这样的社会化物流公司,在生鲜冷链运输和配送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具备完善的运输网络,偏远贫困的地区同样可以送达;他们通过对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建立起了全程可追溯不断链的配送体系,这些都是很多药商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处于这场疫情“供应赛跑”中的领先位置的中国,全球进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从1月的59%(平均值)提高到5月的83%。随着疫苗进入临床,全球医药物流市场竞争空间将会继续加大,未来该市场有可能成为中国物流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