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相只在你穿透历史才能看清一点点。关于碳关税或许就是这样一件事。
13年前2010年,面对西方碳关税大旗,面对知名记者柴静咄咄逼人的提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直言西方以碳壁垒遏制后发国家发展权益的目的。
(图源:外媒)
2021年,英国对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的减排目标表示质疑。“
面对西方国家质疑,2021年,丁院士在新闻访谈中直言:西方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咱走着瞧!中国是正儿八经要做的,因为我们共产党领导,说了要算数。”
果不其然!2023年9月20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推迟一系列关键环保计划,英国内政部长布雷弗曼也在当天表示,英国“不能通过让英国人破产来保护地球”。
2023年11月7日,欧盟成员国在常驻欧盟理事会代表会议上投票通过推迟发放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许可的决策,试图通过限制供应过剩而使交易费用被迫升高。
尽管如此,在欧盟对华所谓供应链去风险政策推动下,中欧贸易已经出现变局。
据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10.2%,背后是欧洲构筑碳壁垒和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经济明显放缓,进口需求减弱。
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一致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欧盟各国距离正式采取碳关税措施又进了一步。
法案计划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23年到2025年三年间为欧盟碳关税实施的过渡期,进口产品无需缴纳碳关税,但进口商提交包括进口产品总量、产品碳排放量等信息的报告。
2026年起,欧盟将正式开始征收碳关税。“碳关税”是指根据进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排放征收额外关税的政策,这意味着,碳税机制已经成为欧盟新的法律,将进入实施阶段。
欧盟碳关税政策从2023年底开始实行,这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企业带来重大挑战。在第一阶段, 欧盟碳关税将瞄准六个碳密集型工业部门的进口一一钢铁、水泥、化肥、铝、发电和氢气,要求六个碳密集型工业部门的出口商向欧盟当局报告其碳排放量。
现有业内研究普遍认为我国的钢铁、铝等行业将会受到影响。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预测,在2026到2040年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CBAM覆盖的产品约为8.69亿吨,其中42%是钢铁,8%是水泥,6%是铝。在现有CBAM机制下,需要付费的含碳量约为2.01亿吨,其中85%来自钢铁产品,6%来自水泥,4%来自铝。
欧盟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究竟会有何影响?此前,伦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曾表示欧盟碳关税拓宽了欧洲碳市场边界,覆盖了欧盟以外国家的能源密集型行业。
同时,这个措施确实也是贸易壁垒,因为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能源禀赋和能源结构都不同,一刀切把欧盟碳价套在比如中国出口的产品上,要求中国工业企业和欧盟承担一样的碳价成本,违背了国际气候谈判框架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根据北京大学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假设CBAM应用于电力、水泥、铝、化肥以及钢铁等五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作为进口产品含碳量的计算标准。
目前的CBAM方案相当于显著提升了这五种高碳产品的关税。其中,我国出口欧盟的钢铁及钢铁制品的关税相当于提高了3.3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欧盟的钢铁及钢铁制品的出口将下降14.0%;我国出口欧盟的非金属矿物的关税相当于提高了5.7个百分点,出口则下降25.0%。
但由于中国对欧盟这五类产品的出口额仅占中国总出口额的0.4%,因此CBAM 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
(图源:北京大学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
然而由于各国出口同类产品的碳强度不同,因此不同国家对于同一类出口产品的CBAM等值关税也有所不同。例如,就出口欧盟的钢铁和钢铁制品而言,印度的等值关税为15%,乌克兰为10%。
因此在现有的CBAM方案下,印度对欧盟的钢铁产品出口下降近60%,乌克兰则出口下降超过40%。从CBAM适用的五种产品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欧盟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力的主要供应国,因此CBAM的实施将会拖累两国GDP 0.2% 。
2020年,中国领导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
1. 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是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是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双碳”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实。
2.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调控粗钢产量,“十四五”以来压减超4000万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
不过,客观分析,中国部分地方减碳政策落实,一刀切式的简单一关了之,也冲击了本地产业基础和就业基础,影响了供应链发展。
编辑: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