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24日就发文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和虚拟信用卡业务作出回应,称这些业务只是暂停,不是终止。
央行指出,国内已陆续发生许多关于二维码支付的风险案件,客户因为扫描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在没有建立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统一业务规则和相应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全面推广二维码支付可能引发多种风险难以想像。
“虚拟信用卡”的发卡流程全程网络化,省略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突破现有发卡面签审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对反洗钱法律制度和账户实名制度产生较大冲击。
同时,由于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极易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此前,央行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征求对第三方支付做出限制,其部分条款也被媒体披露,包括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将被限制,比如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单笔转账不能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等。
这一条款引发业界争议,对此,央行指出,文内所提出的限额标准仅是综合考虑近年来主要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笔均交易以及反洗钱要求等提出的初步意见,还未最终敲定。
央行同时强调,对互联网金融要予以适度监管,不宜管得过多过死,要为创新和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