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智物流 > 识别 >
RFID将借助物联网实现腾飞
来源:企业网D1net    作者: 阅读:647 日期:2015-01-14
   
     作为二战时期诞生的“老”技术,RFID历经时间检验却愈发成熟,在层出不穷的新型识别技术中独树一帜且老而弥坚,被广泛应用于安防、交通运输等领域。与此同时,作为可连接万物的关键实用技术,物联网的兴起将赋予RFID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力促RFID发展应用焕发“又一春”。

  技术发展永无止境

  在众多识别技术中,RFID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读写速度上,RFID技术具有速度快、非接触、无方向性要求、多目标自动识别、运动识别等特征;在物理特性方面,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低温、可弯折、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等优点;在数据存储上,RFID技术信息存储容量大、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可写;在数据安全上,RFID技术采用了专用芯片、唯一序列号、密钥认证,具有极难复制的特点,安全级别较高。此外,RFID技术还具有多样的封装方式,外形易于小型化与多样化,可方便嵌入或贴在商品上,使用方便。

  广东华信金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红光指出,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RFID目前已能在20米的距离对100个目标进行同步识别,未来标签的灵敏度将大幅提升,识别对象和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延伸。但与此同时,由于RFID是利用无线电在空间的反向传射原理进行被动识别,因此容易受到同频段设备甚至是标签本身的干扰而导致漏读,这也成为RFID在要求较高的多标签场合如商超上应用的不足。

  老技术新产业

  RFID诞生于二战时期,起初也只是用于军事用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与欧洲的公司开始生产RFID卷标并开始将射频识别应用于更多场合;如今, 随着现代科技及工业的发展,RFID产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并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RFID市场的需求量巨大, 助推RFID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电子标签、读写器及终端器件逐渐成熟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总体性能指标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嘉德恒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秦德虎也指出,我国在中低、高频标签封装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只有极少数企业具备超高频读写器设计制造能力;国内企业普遍具备 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仍缺乏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下的高可靠性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系统集成是发展相对较快的环节,而中间件及后台软件部分还比较弱。

  在市场发展发面,深圳丽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饶儒群表示,我国RFID相关的各个行业如金融支付、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安全、资产物流管理、防盗防伪等方面的发展都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特别是金融支付领域,2013年金融支付以21.20%的市场占比成为国内RFID行业市场第一板块,超过了身份识别市场,2015有望突破50亿元。据IIPA预计,到2015年我国RFID市场的整体规模将突破400亿元,未来3-5年也将保持约30%的年均增速。

  从全球市场看,2010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联网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持续升温,全球市场规模在2012年已达200多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RFID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对此,嘉德恒安秦德虎指出,当前RFID市场稳中有升,尤其是安防行业在门禁读卡器、停车场上需求量激增,但未来真正的发力点将在于物联网,届时RFID的市场容量会呈爆发式增长。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