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近日,商务部现代供应链专家委员会成员、研究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在《新华文摘》发表署名文章《“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经过作者本人同意,掌链转发此稿,稿件有所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9月9日下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丁俊发 系商务部现代供应链专家委员会成员、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21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与现代化水平。
这里,党中央给我们提出了“十四五”物流业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
第一、包含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哪里,如何突破,使物流业真正起到国民经济基础性与战略性作用?
第二、总书记指的短板、堵点,在物流业表现在哪里,如何补齐短板、打通堵点?
第三、为什么要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经济性与安全性如何结合,这种能力的高低如何评价?
第四、如何建立扩大物流双循环的有效制度,特别是加快培育完整的物流内需体系,破除制约供应链优化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一个特定阶段,必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才能取胜,才能前进。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变化异常,就像球赛一样,下半场打法和上半场一定不同,无论你是谁,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习近平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 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他特别要求要按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办事,提高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二、物流大变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总值从 2002年的23.3万亿增加到2020年的300.1万亿;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02年的18.9%降到2020年的14.7%;物流从业人数从 2000年的2000多万增加到2020年的5191万;港口货物吞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均为世界第一,中国的快递包裹量2020年834亿件,在全球快递业务量中占比超过了60%。许多数字的确非常鼓舞人心,充分说明了中国己是世界物流大国,是全球供应链枢纽。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还不是物流与供应链强国,形势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
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呢?
第一、中国已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现在处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要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物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服务,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但实际上短板很多,主要的有:(1)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仍偏高,虽然这与产业结构有关,不同国家计算方法不同,但重要的是要从物流与供应链本身去找问题,中国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式发展,“十四五”有圧缩2个左右百分点的空间;(2)现代物流与现代供应链可以改造传统产业,主要路径是产业融合,但实际上,物流与各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其广度与深度差得很远,我们可以从工业与流通业的物流费用率与产品库存率居高不下得到论证。(3)中国物流的硬实力由于国家投资加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物流的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的更多,比如物流的管理费用2019年1.9万亿元,占全年物流总费用14.6万亿的13%,高出发达国家二至三倍。又如单里程费用,特别是公路货运,低于国际价格,但全国综合运输费率是高的。(4)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流与供应链在全球的空间布局严重不足,国际货运能力差,一些关键产品与技术缺乏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等。
2007年,世界银行推出了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LPI),指数由六个要素组成:海关与边境管理清关的效率、贸易与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安排具有竞争性价格货运的便利性、物流服务的竞争力与质量、追踪与追溯货物运输的能力、货物运输在既定或预期交付时间内的到货率。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实际上分为两类,贸易和运输便利化,供应链管理、运输和物流竞争力。2018年的排名为德国第一,日本第五,新加坡第七,美国第十四,中国大陆第二十六。供应链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降本、增效、提质。供应链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与功能集约才能取得优势,而物流业是供应链的基础。发达国家既在硬实力上下功夫,更在软实力上下功夫。
第二、新冠病毒大流行冲击着全球经济,冲击着全球的治理结构,冲击着人类本身。全球经济增长已从5%时代进入2%时代的低迷期,蛋糕做不大,但搶的人很多,使国与国各种矛盾冲突有可能激化。特别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打圧中国,2018年10月,美国先后出台了《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与脆弱性》的报告与《美国联邦信息通讯技术中来自中国供应链脆弱性分划》,详细地分析与评估了《中国制造2025》对美国工业、科技、军事的损害,导致将近300种漏洞,也就是供应链短板,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这些漏洞采用手术刀式的排查,进行一一封堵,最典型的就是用“举国之力”围剿华为。
2021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美国供应链行政令”,旨在加强美国供应链弹性、多样性以及安全性,振兴和重建国内制造能力,促进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该命令要求对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矿产和药品四个关键领域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拜登总统还要求对包括技术和食品生产在内的六大行业的供应链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审查。重点对准中国,并要求盟国的联合行动。
中国必须学会去面对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场景,学会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所带来的变化。
第三、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也进入了供应链时代,物流业本身也必须转型发展。全球物流在向三个方向演变,(1)物流通过供应链模式,加速与产业融合,其融合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国家通过这种融合实现降本、提质、增效。(2)物流已从企业层面向产业、城市、区域、国家层面扩展,从战术变成战略,物流细分加速。(3)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给物流业科技赋能,成为智慧物流,而供应链作为一种组织方式与模式创新改造着物流,物流是供应链的核心部分,物流业本身也成了一种供应链系统.成为供应链物流。
第四、通过“两个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在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富裕的、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这将是一个世界奇迹。为实现此目标,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战略,物流业如何运作?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过程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物流业如何发力。
面对严峻形势,中国物流业发展要把握大势,稳住四个阵脚:
第一、世界不管怎么变,主流仍是和平与发展,中国仍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所以,中国物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到2025年,全国物流总值将突破350万亿元。
第二、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规律也不会改变,但外部环境在变,规律的内涵也会变,一定会有创新。
第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从生到死,都是企业发展的丛林法则,谁能淌过激流,冲过险滩,爬过高山,在同样的环境下,看大家有怎样的战略与策略。
第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消费是第一拉动力永远是对的。
三、“十四五”新征程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总纲下,有关部委正加紧制定专项规划,包括现代流通体系、物流业、冷链产业、供应链发展等等。有实现目标,有重点工程,有应对措施,十分具体。我个人认为,应理清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夯实物流业的基本功。我一直主张物流业要狠练内功,首先把自已的亊办好。物流业的基本功从“系统论”角度,可区分为(1)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综合运输体系、倉储加工配送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2)物流技术与装备,包含物流七大功能的主要技术与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数字化技术与装备;(3)物流运作主体,包括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4)物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主要是规划、营商环境、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等。
物流的基本功从“功能论”角度可区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中国不缺硬实力,而是缺少供应链管理、诚信体系、创新理念、品牌意识等软实力。
物流基本功能从“地缘论”角度,可区分为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战略,以及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想,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笫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物流业必须走在前面。
对此,“十四五”规划作了详细安排,提出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发展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十四五”规划要求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世界级机场群与港口群建设 ,加快邮政国际寄递中心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亊的优越性。
第二、扎实推进物流业的智慧化、数字化与生态化。目前,物流发展动力不足,有自身的原因,更有外部环境的问题,现在要做的是给物流企业与物流产业注入新动能。面对新冠病毒,物流业经受住了大考,机遇与风险同在,不少中小物流企业在生死线掙扎.但不少企业走出来了。物流企业与物流产业的动能有三个方向,(1)科技赋能,向智慧化、数字化与生态化发展,这是“十四五”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牛鼻子。所谓智慧化就是物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这需要时间。所谓数字化就是把物流业变成大数据来决策与运行,这也需要时间。所谓生态化就是把物流看作一个有时空慨念的生态结构,物流影响着世界,全球化也影响着物流。智慧化、数字化、生态化的目的就是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物流的现代化。(2)实现物流的供应链转型,把物流变成一个供应链系统,所有物流企业都在不同的供应链中生存发展。(3)通过市场的优化配置,借用资本的力量,实现物流结构性重组,形成跨国物流企业领军的、大中小企业合理组合、不同功能的物流集群。
第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中国物流业要把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作为重点,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提升企业的供应链弹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以及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使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全球产业布局如何调整,供应链如何重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已占全球总量的30%,世界第一,已是全球供应链枢纽。在目前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路在何方?我认为有三大举措,一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炓,切实构建物流与供应链内需体系;二是根据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找准漏洞,打通堵点,补足短板。从成本驱动型的供应链向效率驱动型的供应链与市场驱动型供应链转变,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枢纽的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需求与外国资本,中国制造业整体优势决不会消失。三是在企业、产业、城市与区域、国家四个层面全方位展开物流与供应链布局,企业物流与供应链是基础,产业与城市(区域)物流与供应链是重点,国家物流与供应链是根本。到2035年,国家、产业、城市与区域、企业四个层级的物流与供应链战略体系、组织体系与运作体系全面建成,供应链韧性与弹性进一步增强。
笫四、提升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的集约化水平。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很大,有综合功能型的,也有专业功能型的,但散小差依然存在,在与新冠病毒的斗爭中,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斗爭中,中国物流企业可圈可点,但冲击也非常惨烈,目前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些领军企业,但国际影响力较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20年物流50强,第一位是中囯远洋海运,经营额2212亿人民币,而美国UPS,2020年的营业额为742.94亿美元,中国没有一家物流公司能进入世界物流前十强。所以要通过市场优化整合,逐步形成1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物流与供应链企业是战略的需要。谁都知道,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一个国家有多少重量级的跨国企业非常重要。
第五、加快培育完整的物流与供应链内需体系。
中央要求,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从物流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要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推进物流与供应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物流与供应链的供给侧与需求侧都有短板,但总体上是有效供给不足,现在由于生产方式与流通方式的变化,物流与供应链进入个性化与多样化时代,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与供应链的需求,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国家不同层面去打造,二是从物流总值构成的工业、农业、进口、可再生资源、居民包裹五个方面去打造,物流与供应链的需求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2)要破除制约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制度障碍,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要破除制约物流与供应链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矫正资源要素失衡错配,从源头上畅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经济循环。目前影响物流的不仅仅是物流本身,科技、金融、人才、信息、法制环境也是重要因素。(3)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物流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物流与供应链新需求,提升物流与供应链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物流需求的适配性。
(作者丁俊发 系商务部现代供应链专家委员会成员、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参考文献
1、2021年3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副主任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出席,介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20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4、丁俊发:构建供应链模式下的经济命运共同体(2020年《供应链管理》笫1期)
5、丁俊发:加快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2020年9月30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