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物流 >
中国海警靠斧头收缴菲律宾枪支,美菲不断叫屈【地缘物流说】
   作者: 管一 阅读:14707 日期:2024-07-12

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7月4日表示,美军正将美菲在“肩并肩”年度联合军演中使用的美方设备自菲撤出。按计划,目前在菲部署的“堤丰”陆基中导系统将于9月甚至更早时间运走。

同日,路透社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7月4日表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已下令该国武装部队缓和南海紧张局势。

1.png

同在,7月4日,彭博社记者提问,针对菲中船只近期在南海的碰撞事件,菲律宾武装部队方面要求中国赔偿6000万比索,约合100万美元。菲方称,这个数字只是财产损失,还不包括船员受伤的损失。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说,“菲方非法运补挑衅在先,中方维权执法正当合法,菲方应当为其侵权行径承担后果”。

不过,在南海航道上,菲律宾更多是美国用来消耗中国的耗材,做中国南海国际航道上的绊脚石。在2024年6月14日的一次国际事务研讨会上,联合国前伊拉克首席武器核查员、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言论。

他直言美国将菲律宾当作“工具”而非真正的朋友,目的是利用菲律宾挑起与中国的潜在冲突。他指出,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能力与同等水平的军队进行持久战,更别提与中国开战并取得胜利。因此,美国试图通过操纵菲律宾制造麻烦,挑起对中国的潜在冲突。

2.png

(斯科特·里特来源:The New Arab)

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揭示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真实意图。长期以来,美国在南海进行的“自由航行”行动,看似是为了维护航行自由,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里特的揭露如同在国际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一.第二起坐滩船只管控事件

6月17日,中国海警在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依法对非法闯入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这是自6月15日《中国海警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实施后的首次对外执法行动,首次采取了“登临检查”的新执法手段。此前,中方主要采取阻拦和驱离措施。

3.png

(中菲对峙来源:香港01)

中国海警在行动中收缴了菲律宾船只上的枪支,并通过三条新闻稿详细说明了菲律宾船只试图偷运建筑材料和制造碰撞事件的行为。

中国外交部表示,菲方一直以运输生活物资为名,实际偷运建筑材料和武器弹药,企图长期侵占仁爱礁。对此次收缴,美国和菲律宾媒体却不断叫屈。

中国海警的新规明确了执法方法,包括检查设施、设备、货物等,确保海上秩序和国家安全。中国海警将继续全时戒备,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b2.png

早在2024年3月5日,中国海警依法对非法闯入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海域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这是今年以来首次明确使用“管制措施”一词。自1月份以来,菲律宾已进行了三次补给行动,每次中国海警都会出动监视。

1月21日,菲律宾通过小型飞机向非法“坐滩”的军舰空投补给,中国海警表示“跟监掌握,依法管控”。2月2日,菲律宾用小型民船运送生活物资,中国海警“全程跟踪管控”。此次3月5日行动,菲律宾出动两艘海警船和两艘运补船,试图运送建筑材料加固非法“坐滩”军舰。中国海警出动多艘执法船并使用高压水炮逼退了运载建筑物资的船只,依法实施管制。

行动中,菲方无视警告并蓄意制造碰撞事件。中国海警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应对,确保执法有理有据、冷静克制。菲律宾在每次补给行动中携带摄影设备,试图制造中国“以大欺小”的印象,但中国通过有力的管制措施和事件后的强力发声驳斥了菲方的论调。

二.马科斯否认菲政府与中国“君子协定”

美国的干涉实际上阻碍了菲律宾与中国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合作的努力。美国一直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性,称若在太平洋海域对任一方领土或在南海的军队、船舶(包括海岸警卫队船只)或飞机发生武装攻击,两国将依约采取行动。

美国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主席、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阿诺通话后,白宫重申了这一立场。

4.png

(美日菲举行三国峰会来源:BBC)

4月11日,美国、日本、菲律宾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峰会,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加强防务合作,促进“印太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繁荣”,并对中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的行为表示“关切”,指责中国“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

马科斯总统在6月27日表示,菲律宾需要采取更多行动,而不仅仅是抗议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但并未提供具体细节。次日,菲律宾外交部透露,菲日外长和防长将于7月8日举行会谈,此次会议旨在讨论《互惠准入协定》,允许两国军队访问对方领土,这可能进一步扩大域外国家对南海事务的干涉。

近年来,美国通过一系列手段拉拢盟友,建立针对中国的“小圈子”,例如2017年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首次三边峰会期间,美日菲三国宣布了一系列安全合作安排,包括支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能力建设,建立三方海事对话机制,并计划于2025年在日本附近海域开展联合演习。

菲律宾在南海不断制造事端,试图借此在安全和军事上获得域外大国的支持,并在经济上分得一些好处。菲律宾在南海地区不断制造事端,本质上是一种投名状的表现。美日菲三方联合声明启动了“吕宋经济走廊”项目,加快对铁路和港口现代化、发展清洁能源和部署半导体供应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2024年3月初访问菲律宾时,试图拉拢菲律宾加入“民主芯片联盟”,并推动其加入“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以重构地区产业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称,他对杜特尔特政府与中国就仁爱礁问题达成的“君子协定”不知情,正寻求澄清。

三.南海航运-经济命脉

南海总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有效控制此海域,能使我国防御纵深增加上千公里,对于抵御强敌入侵、维护陆地安全具有突出意义。

南海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与“亚洲门户”马六甲海峡仅一水之隔,扼太平洋和印度洋要冲,是我国战略前出重要通道。

图片1.png

(美国部署堤丰武器系统在菲律宾来源:BBC)

有效地控制南沙,是我国摆脱岛链束缚、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的重要依托。如果中国失去南海,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失去最接近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地,从而失去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一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战略要地的天然控制。

根据《美国海军新闻》4月份报道,美国陆军的新型陆基导弹发射系统——“堤丰武器系统”(Typhon Weapons System)最近在菲律宾北部部署。此系统正在参与为期两周的“坚盾-24”(Salaknib 24)联合演习。

此次是该新型陆基导弹系统首次在“第一岛链”(First Island Chain)亮相。其中程飞弹的射程可达两千公里以上,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及敏感的南海和台湾海峡区域。这一部署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其战略位置和打击能力对区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马尼拉与香港之间的距离约为1000公里,与海南岛之间的距离约为1300公里,与台北之间的距离约为1200公里。如果将该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北部,其打击范围不仅覆盖中国东部海岸线,还能深入内陆区域,使解放军无法再将这些后方地区作为安全避难所。此外,该系统的射程还覆盖南海,能特别瞄准南沙群岛上的人工岛礁。

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以及欧洲等地来往的海上航线都经过南海诸岛海域,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根据世界海运理事会统计,全球有25%的海上航运量经过南海运往各大洲,中日韩等国85%以上的石油进口需要经过南海,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0%要经过南海航道运回北美。

另外,南海处于第一岛链的下端,从这里既可以向东、经巴士海峡或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的狭长地带前出进入南太平洋,从美国南部方向发动攻击,绕过重点防御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导弹防御系统;也可以向西经过马六甲等地进入印度洋,在战略上对印度构成威慑;甚至还可以潜航更远,将火力延伸到欧洲或完全没有导弹防御的美国南大西洋方向。

中国通过南海航道运输的大宗货物包括以下几类:

1.能源资源物流通道。中国通过南海航道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根据统计,全球约30%的海运石油经过南海,其中中国占很大比例。南海是中国连接中东和非洲能源供应的重要通道。

2023年我国通过南海运输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总量达到约10亿桶,天然气总量为6.7万亿立方英尺。这些能源资源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国家。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量保持稳定。

我国石油来源主要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然后运往中国的各大港口。这些能源资源大多来自中东(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非洲(如安哥拉、尼日利亚),也有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铁矿等原材料物流通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和煤炭进口国,这些原材料主要用于国内的钢铁和电力生产。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中国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国,南海航道是这些大宗货物进入我国的主要通道。

2023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和煤炭大部分通过南海运输。202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6.6%,这主要得益于由于政府未强制限制钢铁产量以及钢铁出口高于预期,导致铁矿石需求强劲。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117906万吨。2023年中国煤炭进口量飙升61.8%,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煤及褐煤进口量为47442万吨,创历史新高。

我国铁矿石和煤炭进口主要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和煤炭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港口装载,通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最终运抵中国沿海港口。这些原材料主要用于我国的钢铁和电力生产。

3.制成品和半成品通道: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进出口国。通过南海航道,中国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大量低成本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同时也向全球市场出口各种制成品。

2023年我国通过南海运输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总额达到近3万亿元。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来自东南亚,并通过南海进入中国。2024年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运输量进一步增加。

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从东南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港口出发,通过南海运往中国。这些货物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和制成品。

4.农产品物流通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些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通过南海航道进入中国。此外,中国还大量进口棕榈油,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如印尼和马来西亚。

2023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部分大豆通过南海运输。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从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全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2024年谷物1—5月,谷物进口3052.5万吨,同比增22.9%,进口额92.6亿美元,减1.8%;出口60.9万吨,增15.1%。

我国进口农产品主要来源是美国、巴西、阿根廷、东南亚国家。大豆主要从美国和巴西的港口通过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运至中国。棕榈油则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通过南海直接运往我国。

编辑:管一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