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
国家标准委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9)委员
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尚尔斌
2020初,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战“疫”,让这个春节和春天注定不凡,其影响之大、之广、之深远超过去三十年历次灾害和疫情,广大货运物流业者再次勇敢踏上支援战“疫”的逆行征程。在铺天盖地的感人报道和不断刷屏的抗“疫”信息之外,面对这场累月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影响,我们更应该思考这场战“疫”过后,会带来什么教训和思考,战“疫”后货运物流业将面临什么挑战与转折?
在这场令人惊心动魄、记忆深刻的抗“疫”物流逆行中,值得特别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之一,仍然一如1998年抗击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等全国性应急物流服务一样,尽管有大量国有、民营物流企业自发的应需而动,在应急救援物资的物流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国很多协会、社团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建立主管部门与行业的沟通互动桥梁,搭建应急物流服务平台或者提供应急物流服务,但是脆弱的应急物流服务体系依旧不能说可以令公众满意。这种状况的出现,既是一次建立真正有效的、政府主导的社会化、市场化、数字化、智能化应急物流服务体系的历史时机,也是相关主管部门、协会、社团、企业的一次机会,一次承担责任义务、发挥能力作用的机会,也是行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考验和机会。同时,这场战“疫”过后,对于能力强、有资源的头部企业是一次提升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的机会,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则是一次严峻考验和加速洗牌的考验。
回顾货运物流业最近10年发展,可以强烈感受到几个新变化。
一是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创新经营发展模式异军突起,传统老牌货运物流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挑战,甚至风光不再、销声匿迹;
二是技术进步及技术创新对货运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无人驾驶等等,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供应链行业共识;
三是跨界竞争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对传统货运物流企业带来极大冲击,如亚马逊、京东物流、菜鸟网络等等;
四是货运物流市场细分进程加快,涌现出很多新兴细分市场优秀创新企业,如生鲜冷量物流、仓配物流、网络货运等,部分细分市场头部企业群开始出现,市场集中度加快向头部企业集中,二三四线企业加速洗牌,最典型的是在快递及电商物流市场,零担及快运市场也是接近,今日之Top10头部企业客户群的市场份额经历这场战“疫”考验后将继续加快向Top5、甚至更少的头部企业集中,甚至头部企业排名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五是公铁联运迎来发展新机遇,且不论这种机遇来自于“蓝天计划”的环境政策压力,还是来自于主管部门的强力政策推动,总之是开始主动、被动的行动起来,很多地方开始规划动工修建专用线到企业、到园区、到码头,尽管仍然暴露出很多很多问题、联运业务发展也各有不同看法和评论,个人观点核心问题在于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单纯靠政策驱动的联运一定无法长久可持续,要把政策驱动转化为市场驱动、需求驱动,真正解决市场“痛点”才可持续,但是出现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主管部门只要真重视了就一定有机会合理的解决问题,这也是货运物流业未来10年发展一定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六是物流园区和“仓”在货运物流业发展中的定位、功能和作用与传统比较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传统的货物集散、货运物流作业节点转变为产业供应链及增值服务节点,在这个变化中将会衍生出很多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机会,相信无论是传统的典型仓储园区经营者、还是今天的优秀创新物流企业、甚至是专业物流地产投资机构、政府投资平台,都会从中发现机会,或者取得企业发展优势;
七是作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的杀手锏手段——打造网络、产品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被弱化,传统企业管理、精益管理的效果和作用在进一步弱化,货运物流行业的价格竞争几乎成为永恒主题,交通运输部这边公布疫情结束之前免货车公路通行费,那边公路货运价格立马被压低下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市场!
传统货运物流企业的成本空间已经几乎被压缩到极限,行业已经处在转型升级的关口,处于市场洗牌、向良币驱逐劣币转换的边缘,只不过,一场严峻而相对漫长的战“疫”,让这场考验和格局转换来的可能会更早一些。
在货运物流业过去十年林林总总的变化、挑战和机遇面前,更应该深刻思考和认清行业及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挑战和机会在哪里?转折在哪里?
在过去十年参加的近百场培训、交流活动中,个人多数都会依据市场化“逻辑”来进行交流、培训,也多有专门交流、讨论逻辑的“变”与“不变”问题。5年前,参加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举办的货运行业年会,第一次作为互动嘉宾提出行业开始回归商业本质、已经开启回归商业本质“元年”的观点,这一商业本质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价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重构。现在回顾起来,尽管5年间行业、企业、服务产品的发展变化多到有些应接不暇,底层越发回归商业本质确是千真万确。
1、不变的逻辑,混沌的环境与市场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年,按理说应该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个基本概念了,但是我们仍然在很多地方、很多场景下都可以看到计划经济因素的影响甚至是束缚,与今天的市场经济场景、行为交织在一起。客观的说,我们今天讨论一切问题、做出一切决策、出台政策措施的基础和出发点,都应该是立足于市场经济,而非计划经济,否则一定会带来混沌、难以持续、甚至是发生扭曲。
其实,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核心区别非常简单,那就是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定价原则,计划经济下是依照“成本+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而市场经济下是依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与成本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中比比皆是。对照过去十年、二十年行业企业的发展,对照那些今天快速发展崛起的优秀企业,以及那些因为跟不上形势发展而落寞的企业,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是大量熟练的应用了创造和管理供求关系、创造需求而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甚至取得成功的例子。这是今天的趋势,是大势,谁也无法更改。
(2)经济社会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商业逻辑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如图1所示
企业发展的基本商业逻辑如图2所示
经济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市场,从来未曾改变,改变的只是形态、进化与形式,而且这种逻辑的判别与驱动作用愈发明显。凡是底层逻辑不通、不正确的政策、企业几乎都不可持续,不可能取得预期结果。
2、逻辑的进化、改变与影响
读不同版本的“三体”,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由于职业及个人习惯,过去十几年曾一直跟踪学习国际“四大”(如今“三大”,TNT被联邦快递收购)快递物流企业年报及相关分析信息,当然也还包括其他一些优秀物流企业,这些世界最优秀企业的战略、竞争、市场策略、产品也一直聚焦在业内、同业企业。但是,最近3-5年却是风云突变,最有威胁的竞争者、潜在的颠覆者很可能变成了那些跨界打劫者,比如国际的亚马逊,比如国内的某、某、某,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驱动和预示着商业逻辑的进化和改变。
(1)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及社团组织管理者更加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服务意识更强,出台政策措施和建议更加贴近行业实际,更加及时、更可操作,推动引领作用更强。
(2)行业细分、市场细分、用户细分在加深、加快,裂变出很多新的细分市场和需求,以及新的企业形态、模式,行业生态更加丰富,市场迭代速度加快。
(3)技术进步及用户需求场景、形态发展变化,使得原来很多在逻辑上并不一定成立的细分市场、走不通的商业逻辑变得可以成立,细分市场及行业间的壁垒被打破,跨界竞争、跨业竞争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行业及企业的商业逻辑,企业竞争从产品、服务竞争升级到供应链、产业链竞争。
其实,2019下半年的各种专业会议、论坛,以及投资人聚集的会议、论坛,都传递一个基本相同的判断信息,2019年是很艰难、很严峻的一年,却更可能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对于广大货运物流人来说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君不见过去十年各项物流成本平均增加一倍不止,平均物流服务价格却是基本没涨多少,不也是挺过来了,没觉得有多大不了的。一场遍及全国的抗“疫”战,让我们对战“疫”后物流业的挑战和转折有了新的认识。
1、亟需强化的应急物流体系
一场突发的战“疫”,让应急物流体系的短板和各种问题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缺乏系统化管理平台、专业化服务管理体系、市场化运行机制,其实际表现出的运行能力与水平甚至远落后于目前货运物流行业面向用户的日常服务能力与水平。在国内各专业物流细分市场服务能力、技术能力、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的今天,应急物流体系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不是没有足够的社会化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源,是缺乏有效的系统、规则和机制,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就是机会,对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与院校、有关平台、行业企业都是一次历史性机会。
2、货运物流业的挑战与转折
(1)竞争白热化、洗牌加剧。一是各物流细分市场头部企业群开始形成并且市场份额继续加快向头部企业集聚,带来更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行业企业运营能力、成本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中小企业洗牌加剧、日子更加难过,总体上判断货运物流业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未来可能都会有所减少。行业企业要么大而强、有专业化网络化服务能力抢占规模细分市场,要么是小而美、在细分市场有不可替代价值或者服务能力,成为头部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去抢占利基市场,传统上有几个用户、或有几台车、或有个仓库就好美美赚钱过好日子的时代很快将过去。
(2)能力升维。传统上,有些资源、有个好产品、抓住个市场机遇都可以成就一家货运物流企业,很多今天的大企业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也因为至今只有这个能力而逐渐落寂甚至彻底消失。今天的货运物流业已经从资源竞争、产品竞争、网络竞争,演变到产业链竞争。服务产品的本质就是“成本、效率、体验”,即使是类似亚马逊、京东、顺丰、菜鸟等这类可能的跨界竞争者,其攻城略地在本质上也是一样,必须在高效精益化运营、技术能力、增值服务能力、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卖点(USP),在成本、效率、体验上有足够的优势与差异化,才能无论市场形势如何,都有你的机会和舞台。
(3)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机会。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快递第一大国,不是快递企业做的好带来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普及背景下,电子商务及新商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相应的,也带来O2O、餐饮外卖、前置仓、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等新的物流市场机会。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随着无人驾驶、机器人、自动识别、定位等技术与装备在货运物流领域的应用普及,服务模式、服务业态、作业场景及痛点都会相应发生变化,会在消失一些岗位及场景需求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场景需求,关注技术进步与创新带来的市场变革及机会,是对未来每一位业者的基本要求和考验。
(4)消费与市场转型升级的机会。2月21日,高鑫零售发布了2019年年报,年度收入同比减少4%,毛利同比增加2.4%,O2O订单同比增长90%,达到平均单店640单/天,疫情发生期间线上订单同比高速增长,若非配送资源能力限制,甚至可以同比增长10倍,这在之前的传统商超经营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消费与市场转型升级的机会。我也亲自跟进星巴克烘培工坊前置仓、沃尔玛O2O订单等多个物流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机会都是传统经营模式下无法预见的,伴随着消费与市场转型升级,在商业服务业态升级的同时,也带来大量货运物流服务的市场机会,机会是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动等出来的。
(5)新业态、新兴细分市场机会。这是个大但又不得不谈的话题,过去10年一直与相关企业、投资机构的人士就这个问题多次反复交流,对于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各地政府都应该给予足够关注,近几年的市场发展实际也使得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更加清晰。一是城市物流的万亿市场机会,包括仓配物流运营及相关系统、技术装备,城市供应链金融,生鲜冷链物流、家居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市场等等;二是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城市物流中心,或者是投资新建运营城市物流中心,从传统的物流集散作业交易中心转型为现代物流港,转型为城市数字供应链节点。
(6)产业政策机会。一是应急物流服务市场机会,各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共同组织建立应急物流政策、规则、系统,配置资源,各类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国家应急物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建立系统化、数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应急物流系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所有货运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机会;二是公铁联运的市场机会,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场机会如果可以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发展公铁联运市场一定大有机会。
(来源: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