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ITC供应链管理培训师宋栎楠
说句心里话,如何培养
供应链管理人才这个话题太大了,这就像雾霾和雾霾治理的话题一样,大家都知道雾霾的害处,也都知道或盼望雾霾得到治理,而且对于如何治理的问题,几乎每个人也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大家也都明白,治理雾霾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啦。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在此就借用柴静在《穹顶之下》短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原来不知道雾霾是什么味道,现在我知道了,雾霾的味道是钱。”答案就是这么简单而一针见血,在人类社会中,凡事,一旦牵扯到利益,牵扯到钱这个字,答案永远没那么简单,因为,钱字的背后就是利益,而驱动利益的根本动力就是人类无界的欲望。这也是人类文、与经济发展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这个话题跟雾霾治理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同样也知道人才的重要,但是,真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
供应链管理人才,并能够在企业实践中起作用,真的同治理雾霾差不多了,很不容易。因为
供应链管理与人才这个话题既要考虑知识和理论方面储备,还要考虑人才对于企业的适用。
读到这里会觉得,也许你们会觉得,我把供应链人才培养与雾霾治理这两个话题联系在一起作比较有点太夸张了吧。别,先别着急,慢慢读下去,看看这个类比是不是合适。
由于本文的题目是《供应链管理与人才》,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供应链管理,二是:人才。下面就先分别谈谈这两个概念。
供应链管理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定义,随手在网上查询一下就知道,供应链管理就是:
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货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如果你想写一篇论文,这段文字尽可以随便引用,但是,一旦你把这个定义中例举的每一项活动与企业实践联系起来,再把这些活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展开的话,你会发现,供应链管理几乎把我们人类社会中商品流通的所有业务活动一网打尽了。话句话来说,也就是把社会产业分工中各行各业的经营活动都包括进去了。尽管供应链管理活动如此庞大复杂,但是其目标又是极其简单和明确的,那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这句话通俗的说法就是,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也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供给与需求的约会。既然谈到约会,如果你看懂下面两句话,那也就明白了供应链管理如果做不好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一个女孩儿约会前给男朋友发的短信:“如果你到了我没到,你等着。如果我到了你没到,你等着。”如果你是北京人,或者你了解北京,你也会明白如果这对恋人都是住在北京五环,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北京人有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
读到此,你可以闭目想象一下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了,开始于第一产业,贯穿第二产业,终止在第三产业。更有甚之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也仅仅描述了对主要活动的管理,还没有涉及到为这些主要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辅助活动,例如: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等等。如果把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都考虑进来,我们再想象一下,其中所涉及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要掌握的技能到底有多少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学习这么多知识和技能,我们到底要开多少门课程?又该用多少年的学习来覆盖供应链管理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呢?另外,在今天我们分科越来越细的教育体制中,真的能够开设这样一个专业吗?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师资是否胜任等等。(请参看供应链管理演进图)
所以,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体系设计就是一个难题,这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这不是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基层教育组织能够解决的。您觉得这个话题是不是可以跟雾霾治理相匹敌呢。
说道教育就这么难了,但是,较之于人才的话题,相对还是容易的,毕竟,教育体系设计再难,总能设计出来的,大学里暂时无法培养,那也可以在社会培训中加以弥补。就如同ITC的供应链模块学习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到目前已经编写了二十本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模块,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主线,把知识有机的融入其中了。
有关人才
谈到人才,借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什么是人才?一个人放对了地方就是人才,放错了地方就变成蠢才。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对人才能力的实际发挥效果的检验,企业要的是能做事情的人,而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什么是正确的地方?在本文中,我愿意把它解释成环境,那就是,企业和产业环境是否支持应用你的知识。
前面我们谈论过供应链管理知识的获得本身就已经很难了,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还是能够设计出来一套符合要求的知识系统,而且也能培养出来一些具有供应链管理全面知识学员来,但是,当这些学员真的走入社会,他们就能够胜任供应链管理这项工作吗?答案是绝对否定的。
因为,从前面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中供应链管理者实际上是一个协调者,不仅仅要协调企业内部产供销的各主要业务部门,还要协调上下游伙伴关系以及与社会上其它组织的业务关系。既然是一个协调者,对企业内部而言其地位要高于其他业务部门,直接为企业管理层负责,对企业外部也要有对上下游以及相关组织的控制力。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供应链管理的部门存在,我们的人才怎能发挥作用呢。就算有这样一个部门,但是其他主要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并不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而是仅仅关注和保护自己部门利益,这样的习惯做法会直接毁坏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成果的。如果,扩展到企业的外部供应链,如果一个产业链中上下游伙伴根本就没有合作共赢的氛围,你的知识又有何用呢。因为,外部供应链整合是非常需要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的信任的,审视一下今天我们的产业环境,企业间这样的信用度到底有多高。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企业内部的组织部门中最难协调的不是业务,而是权利,权利背后隐藏的个人或者部门利益。同样,在企业外部关系中,买卖本来就是一组天然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冲突更为直接,那就是钱这个字。要想协调好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这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其本质是产业生态圈的总体信任和信誉问题了。
到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和雾霾治理的话题是相似的了。那就是理论上,人人都知道供应链管理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怎么办
上面说了那些多困难,并不是想在这里只给出一个供应链管理人才不可培养的结论,相反,对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困难了解的越清楚,我们可能就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方法的思路更清晰。
也许我们退而求其次反而是更务实的态度,两点建议如下:
大学教育中不需要开供应链管理专业,但是应该在所有专业中加入一门必修课,供应链管理概论,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深植于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建立起供应链合作共赢的理念,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具备系统最优的思想,当他们成长起来以后,我们的企业和产业环境就能够有本质的转变,到那时供应链管理就不是个难题了。
大力推进在职教育和培训,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最佳案例引入到企业实践中,打造一个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氛围,并快速将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导入到企业实践中,最终为企业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简言之,供应链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的生态圈理念的问题。我们的
人才培养从长久来看,那就是要逐步改善这个生态圈的状态,要有耐心,不可以急功近利。到那时,供应链管理人才将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