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站在不同的角度,国内供应链专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需要如何进行破解?企业如何在短期内克服无人可用的窘境?长期又要怎么打算?院校和培训机构则应如何抓住这一人才缺口带来的机遇?而人才自身面对供需紧张的局面,又要如何自处和不断提升自我?
供应链人才供需失衡并不是问题,可怕的是对这个现状视而不见。中国在供应链管理的起跑线已经落后很多,还不奋起直追的话,国内企业的未来不会乐观。如果能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找准弱点,对症下药,供应链人才荒不难破解。
建言1:对症下药 不攻自破
作者:许富纪
供应链管理是最近几年来业界热炒的话题,其中供应链人才短缺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不久的未来供应链管理即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那么,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到底情况如何?中国目前真的有这么缺乏
供应链人才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供需失衡 现状堪忧
首先来看下全球供应链论坛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并对贯穿整个价值链的流程进行管控。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由此必须对市场信息分析,供求管理,生产计划,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甚至财务预算和国际进出口业务等都有相当的知识和操作经验,并能管理和整合供应链团队以使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能完整的执行。企业由此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并持续发展。
所以,看似
供应链人才的缺乏是因为如上所述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太高的原因造成的,其实不然。据笔者分析后发现,造成供应链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并不单一。
首先,从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及发展历史来看。
供应链管理这一体系在欧美20实际80年代初已经开始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成熟并在全世界推广的就有ITC、CPM、CIPS等。但是我们国家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引进推广,并且国内高校也没有开设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专业。所以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除了留学在国外学习了这方面的专业,再就是有长期相关工作经验后再系统学习从欧美引进的理论知识。按国内各行各业企业的高速发展来讲,学术理论落后确实造成供应链人才供不应求。
其次,从目前国内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市场来分析。
根据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90%的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专门人才,72%的中国企业没有设立供应链管理部门。这个数据看似印证了供应链人才紧缺这一论点,但是这个数据针对的仅仅是国内企业,没有包含在中国运营的大量跨国公司,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待遇、福利、职业前途等等吸引力远远超过国内企业,造成大量的供应链人才被这些企业高薪高福利聘用,让国内这些中小企业无人可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国内企业甚至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哪里还有給专业人才发挥的职位?看似矛盾的现状就造成大量供应链人才流失到外企和合资企业,給人的印象就是:国内缺乏供应链人才。
第三,按照目前国内企业的组织架构来分析。
业务、生产计划、资材、采购、销售都会归属到供应链部门,这个部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掌握着公司的前景和命运。目前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很少企业老板能有这个气魄把这样重要的一个部门交给一个在他们看来是外人的职业经理人来全权管理。要么是使用自己人管理这个要害部,而实际证明大多老板们认为的自己人都不是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能不捣乱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指望他们能做出多少有用的决策和成绩;要么采用各种制衡手段使得供应链部门成为名存实亡的空架构,最后沦为只是一种组织架构的形式給大家看。不论哪种情况最后給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没有好的供应链专业人才。
第四,从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来说。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来培养人才而更希望直接从人才市场招聘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这个是目前国内企业存在的通病,一方面是人往高处走造成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企业没有从人力资源过剩的90年代走出来。大部分企业仅仅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紧缺,但是并没有迅速随之而改变制定符合现状的人力资源政策来留住企业人才。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圈,首先企业因为福利待遇或者发展前景原因留不住人才,然后因为人才流失而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或者因为提供不了合适的待遇和发展前景而招聘不到人才。笔者之前在一家台企工作,该企业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行业的领头羊,有当时行业最好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但是进入2000年后期,因为人力资源政策的滞后,导致大量人才被同行企业高薪挖走。数年时间,该企业规模就迅速缩小沦为一个小小的加工企,可悲地被行业内的人戏称为“行业的培训学校”。
多方共建 助力发展
面对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失衡的现状,笔者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下面几个方面是国内未来需要做好的:
首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目前,国内引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都是欧美国家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现状来总结形成的。欧美的供应链管理虽然都是很好很先进的管理体系,但是好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国内引进的这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时候都是直接翻译过来的,甚至很多语句都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更不要说符合实际的市场和经济状况。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但是国内的市场经济现状还达不到和欧美国家并轨的水平。所以,在吸收国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国内市场现状及经济文化总结归纳,逐步完善,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次,推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目前,国内企业很多的还不重视供应链管理,甚至都不知道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什么。或者部分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但是实施的过程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ERP大家都不陌生,90年代开始推行ERP的时候流行着一句话:上ERP是找死,不上是等死。但是实际证明实施ERP的企业在经过最初的阵痛之后,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死,而是活得更好。没有上ERP的企业,却有很多被市场淘汰慢慢从市场消失。其实ERP所管理的内容仅仅只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而,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未来对企业的重要性。建立企业自己有效合理的供应链体系,将是国内企业目前和将来的重点。苹果公司是目前世界上供应链做得做好的公司之一,很多企业都在研究苹果模式,希望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再次,建立供应链管理专业。在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大量培养有意愿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国内的供应链管理学习只是靠少数高校的自学考试和社会上的采购职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出来的人才面对整个国内的企业人才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
最后,企业的自我培养。即使国内已经有很好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能培养很多供应链专业的人才来提供給企业,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还是需要企业自我培养才能符合企业自身及行业的需求。就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都有一个实习和适应的过程。如果企业可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才培训机制,那么人才缺乏应该不会困扰企业。国内有些大企业比如海尔、华为等甚至开设了企业大学为自己培养人才,已经从最初的人力资源培养上升到为企业战略服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专业上和企业自身需求完美切合,而且在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令人放心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能在政策上根据人才市场再做出适时调整,人才流失的情况将会得到大幅度的缓解。
供应链人才供需失衡并不是问题,可怕的是对这个现状视而不见。中国在供应链管理的起跑线已经落后很多,还不奋起直追的话,国内企业的未来不会乐观。如果能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找准弱点、对症下药,供应链人才荒不难破解。
建言2:人才培养需多管齐下
作者:史波林 李瑞芝
供应链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培养供应链人才,必须在明确供应链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的前提下,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协同发展。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院校、国家共同协作,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早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了高端的供应链竞争,而供应链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供应链人才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但是,目前的供应链人才仍旧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人才培养是保证现代物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于供应链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培养供应链人才,必须在明确供应链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的前提下,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协同发展。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院校、国家共同协作,多管齐下。
企业:人才培养需要正确指导
一方面,企业应该对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建议对内部员工提供包括技能、知识、经验等的培训,或者是外部招聘,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供应链人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本公司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能够获取足够的权限去推动供应链的内部变革。
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重视鼓励员工在职培训。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从业人员也应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对此,企业应该从物质上与精神上重视鼓励员工,多方面为员工创造条件,通过给予培训补贴等鼓励制度,提倡多层次、多方面的供应链岗位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使企业内部形成学习供应链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水平的热潮。
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发展学历教育,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通过建立我国供应链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相互衔接的教育层次,并且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以及扩大办学规模。特别是要重视供应链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增加教育投入的方式来提高供应链人才层次的合理性。
其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供应链人才,其教学活动就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此,建议院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同时,还要增设市场调查、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较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再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由于优秀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索、完善,因此,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建议院校对供应链专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次机会,如到企业挂职锻炼、高等院校进修、引进外教等,以提高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国家:人才培养需要政策扶持
第一,政府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供应链理念。不仅要突出抓好现代供应链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广大企业,尤其是工业和流通龙头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能力与决策能力,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政府有必要调拨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供应链人才培训,并由相关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安排使用资金,对积极参加供应链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补贴,使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在供应链发展专项资金中受益。
第三,政府应该加强整合企业的培训资源,并制定一套健全的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供应链人才。通过建立企业、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四个方面的沟通联系平台,可以形成供应链人才培训的体系,使企业和院校在培养供应链人才方面能实现分层次的培训,从而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者单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文由《现代物流报》授权第一物流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