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解除物流人才的魔咒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868 日期:2015-08-03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为此,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78所大学、824所高职和2000多所中职开设了物流专业,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然而,需求仍然远远大于供给。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而事实上,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年毕业人数只有40万人。

  相差的还不仅仅是数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如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人员结构已很难跟上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物流人才为什么与企业之间有“隔阂”,跟不上企业前进的步伐呢?

  笔者以为,首先,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行业发展还很不适应。目前,绝大多数办有物流专业的本专科院校、中职学校仅有物流管理专业,而一些现代物流行业急需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人才却很难找到,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物流工程机械;一些一线物流岗位鲜有学院培养或严重不足。此外,物流类专业散落在不同专业大类,比如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制造大类,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大类。

  其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不畅。一是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较难,致使学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二是专业布局问题导致职业高中学生想学物流只能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三是进入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分数较低,培养高端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较难实现。

  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渠道不畅。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不少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方向)的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教育层次,但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弱点,比如动手能力差、行业一线知识少。而这些“高端人才”又大多数进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任教,职业教育的师资本身就缺乏企业一线经验,进一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再次,公众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不够到位。公众对现代物流理解和认识有限,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就是搬运工、快递员、货车驾驶员。这样直接导致填报物流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数偏少,人才可塑性不强,不便面向物流行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最后,企业在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作用不足。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实习保险制度、税费补贴试点,但实施范围和具体措施仍显不足。

  比如,针对接收物流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的企业兑现税费补贴实施细则缺位;物流企业忙于业务无暇顾及人才培养,寄希望于职业院校直接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较少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将物流上升为专业大类,把分散在其它目录大类的物流类复合型专业剥离出来,单独成立物流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大类中的物流信息技术,财经大类中的物流金融、物流管理等。这样从结构上引导物流类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形成与行业全面融合的办学格局。

  二是进行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可选定一个省作为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在试点区域加大现代物流宣传力度,开展现代物流科普工作。在试点区域出台和落实企业接收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政策实施细则,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直接开办物流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物流职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物流师进校园、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活动,参照实施“双元制”教育。以一所具有良好基础的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专本科渠道畅通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立交桥”,试点开办物流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并探索物流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和及时调整机制。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到其它学校。

  三是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国家在各层面和场合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如认定一批现代物流科普基地、在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或教科书中增加有关现代物流的知识内容,在有关媒体开设相关的科教栏目或节目。

  四是引导和发挥企业在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对企业投入办学的鼓励政策,开展校企合作学徒制试点,鼓励大型企业、物流园区直接参与物流职业教育办学,采取前厂后校形式或参股持股形式,甚至直接与职业院校合作兴办生产性实训基地。(作者系卡斯塔集团首席战略研究员,物流专家)

本文同期刊载于8月2日《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第A2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