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伴随着现代社会、技术、教育的发展,物流产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需要在物流教学资源的构建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巨量的教学资源与之匹配,包括教学用的资料、实验用的软硬件等。伴随着现代社会、技术、教育的发展,物流产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需要在物流教学资源的构建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从目前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学校希望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能够构建“课堂—实验室—企业”三位一体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因此对于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特别是教学类软件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够改变以往的模式,满足这一发展趋势,更加注重提供能够构建实景式、沉浸式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
同时,由于物流产业内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需要具备前瞻性,从而在满足高等院校的教学需要的同时保持特色,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能够快速地响应这种需求,但是新兴技术领域需要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对于单纯的教学资源开发者,特别是传统的教学软件开发者而言是一个新的机遇,但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再则,一些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地扩充人力资源力量,一个企业拥有的员工数不断地增加,某些物流企业人数甚至超过20万人,使得其成为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类专业人才的聚集区,与之相关的高等院校在配置教学资源方面向其倾斜,通过成立订单班的形式与之配合,同时也会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有所侧重,在教学类软件的采购上也更多地关注某一类相关产品。
在物流中的某些领域,一些公司的产品或者技术已经具备了垄断性的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其公司的产品也将成为业界公认的标准型产品,对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员而言,将是其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本领,需要尽心深入的学习,高端的ERP市场、SAP系统就需具备这种实力。从这些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学软件领域将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介入者,其中深圳很多企业有可能是“被介入”的,虽然教学产品领域不是其主要的关注点,但在细分市场上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国内,一些企业具有先进的运作理念,被高等院校教学人员作为范例进行学习,例如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其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了以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为载体,以生产型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中心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全球整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服务网络遍布中国主要城市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该公司的作业系统具有典型的实操性,在进行适当地教学功能转化后将可以直接提供给学生使用。又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中央政府直管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全球最大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其拥有大量的物流业务和作业软件系统,在港口理货业务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货运代理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船舶代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具有优势。上述两个公司都具有典型的实际操作背景,同时拥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具有成为教学资源提供商的先天优势。
对于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业务主体是为企业提供现代物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完成了120多套物流中心系统集成项目,行业覆盖机械、电子、汽车、医药、图书、烟草、零售、金融、高等院校,范围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初步形成以研发、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制造、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物流系统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组织架构。在物流系统的规划与咨询、物流系统集成及工程总承包、物流关键设备研发及供货、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拥有经验。这些公司的物流软件,在高校的软件需求中拥有较大吸引力,是物流专业教育领域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并已经在江苏、天津等地进行了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向成为业界标杆企业发展和努力,希望自身成为业界的标准,而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在以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当今社会,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就会有较强的倾向性,否则就会与主流的产业发展背道而驰。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教育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并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的资源原封不动地照搬,这些企业提供的教学软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软件以解决企业自身运营问题而存在,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缺乏通用性等,在业务处理、流程控制、用户体验、细节处理上并不能完全契合高校教学需求,这也是这类企业需要加强并正在改善的地方。相信未来教学资源的提供商会更加的多样,围绕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会有更多的主体参与,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多的支持。(北京物资学院 王成林 黄小燕,深圳市鑫海腾邦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赖礼芳)
本文同期刊载于8月21日《现代物流报》第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