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据外界环境、企业职工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甚至更具前瞻性的调整与重构。只有一个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才成长需要的企业,才能够足够的吸引力留住优秀的人才,让优秀的人才积极主动的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郑明公司由初始的单一公司运输承运人向成为领先的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不断发展。郑明公司自2006年建立管理培训生制度以来,每年招收大量管理培训生,并为管培生提供系统的、专业的、严格的培训,郑明也因此被誉为冷链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然而,尽管郑明在物流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出色,但是依然面临较大比例的人才流失现象。原因在于近年来,随着90后的步入职场,管培生群体呈现多阶层化,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对工作没有“吃饭刚需”的90后,更加重视工作对自我实现的功能。相比80后,90后更多的呈现一种“自驾”的状态,如果感觉工作无趣、不快乐、没有发展空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职。
案例1.
2013年毕业后,90后的小张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郑明公司。入职后,他首先被安排在运营部门担任行政秘书,主要工作是单据处理,不需要太多技术,但讲求细致准确。同时,作为管培生的小张也会定期参与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初入职场的90后,面临琐碎的基础性工作,常常伴随有各种诉苦与不满,小张也不例外。他始终认为,身处冷链物流行业,应该走在第一线,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于是,在岗位轮换过程中,小张主动找公司人事部门,要求轮岗加入冷链业务拓展项目组。小张本以为就此可以摆脱琐碎的日常工作,但现实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他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去项目现场,要进冷库,要跑市场,要面对货品管理、仓储、调度、运输中的系列棘手又琐碎的事情,和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应急情况要处理。他突然觉得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工作好辛苦,他感觉自己吃不了这个苦,于是,在坚持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后,小张坚定的认为,在可以预见的两年内,他的工作要么是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要么是艰苦的一线工作,同样具体而琐碎,远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做这样的工作,他自认为感觉不到意义与价值,基于以上考虑后,小张选择了离职。
案例2.
90后的小王在进入公司前,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干过一份工作。“换了3次工作,却总觉得没意思”,小王说,这三份工作都是他父亲介绍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他感觉自己性格内向,应付不来,干了一个多月就辞掉了。第二份工作是信息系统运维,正好也是他的专业所长,开始干的非常舒服。然而,半年后,他又提出辞职申请,理由是“太累了,讨厌加班”。第三份工作的辞职理由更离谱:“公司的氛围不好,搭档没情趣,主管太呆板”。来到郑明后,小王每天驾驶着他的大奔前往郊区的冷库上班。三个月后,小王再次提交了辞职申请,“离家太远了,工资都不够我养车”,小王如是说。如此这般,他又踏上了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行程。
90后就业是今年热搜的关键词,与此相关度最高的关键词是高离职率。多位人力资源专家谈到,90后频繁跳槽,一方面是心性的浮躁,禁不住外边的诸多诱惑,另一方面则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都不差钱。这是从90后自身情况来讲,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前的企业还未能建设成为能够吸引90后人才的样子。
郑明公司管培生项目负责人胡老师表示:“目前物流类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郑明作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也未能幸免,究其原因,如果企业环境与人才对公司的期望产生了较大偏差,如果企业不懂90后,抓不准他们的兴趣点和痛点,就无法为90后打造其实其发展的企业氛围。那么,各位年轻的大学生们,作为未来企业的新生力量,你们想要到什么样的冷链物流企业呢?考虑物流企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趋势,你能够设计出让双方相互适应的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方案吗?
(以上案例均由杨云飞根据“郑明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案例编辑整理)
本文同期刊载于10月9日《现代物流报》第T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