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和框架初步建成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832 日期:2015-11-10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中物联教育培训部主任、物流行指委秘书长 郭肇明

  物流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成

  纵观中国的物流教育与培训,2000~2005年为起步阶段,2006~2012年间得到快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是深化内涵的发展阶段。

  其中,教育方面,从2000年开始,国内开设物流本科专业,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从中职到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的物流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培训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从2000年启动物流人才工程战略,开展行业人才培训,举办参与企业管理培训;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政府和援外项目的培训,迄今已培训60多万人。

  认证方面,2003年,中物联受劳动部委托制定《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并启动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迄今已有40多万人取得证书;2012年中物联启动“中国物流行业职业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目前物流行业职业标准已经编写完成。

  新常态下尚存在不足与问题

  在新常态、新职教体系下,构建中国物流行业人才职业培养框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职业能力的构成与职业成长阶梯是什么?如何通过模式创新来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率?如何实现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质量如何保证?

  职业能力构成。人才的培养是多方共同参与综合过程,职业成长所需的能力也是全方面的,专业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职业能力,分别有四种要求,相对应的物流人才也需要具有四种能力。从行业出发,基本要求是行业通用能力,即从事物流行业所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专业发展要求是行业特定能力,为每个具体的专业领域、岗位群所需要的特定的职业能力;企业特定要求是企业特定能力,基于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企业对员工的特定的能力要求;最后是个人发展需求,这也是其发展的核心能力,即跨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从物流类专业招生规模来看,受入学总人数减少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中职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明显不足,招生遇到一些困难,局部地区出现招生萎缩的情况。为此,我们呼吁地方各级政府应支持和鼓励中职物流类专业的发展。当前物流高职教育规模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家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服务国家经济转型的主的中坚力量,并积极探索发展物流专业四年制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本科的衔接和协调发展。

  职业成长阶梯。职业成长阶梯表现出直接衔接与复合衔接相结合的特点。从采购、生产和物流来说,从基层操作工,到骨干员工班组长,采购、生产、物流主管,采购、制造、物流经理,高级经理,专家以及供应链管理经理、高级经理和专家。其中,中职主要集中在物流员层面,高职可以达到助理物流师。

  职业标准体系。在我们看来,物流、采购与供应链行业人才标准体系的框架呈金字塔结构,基础是课程、教材和资源,达到标准与资格应用的需求,中间是能力单元和职业资质,塔尖为行业职业标准。

  从体系结构来看,通用领域的各模块与专业领域的各模块均有交叉和融合。在通用领域内,物流战略管理、成本管理、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及网络运作,与采购、仓储配送、库存管理、运输、装备与信息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和国际物流管理,以及职业道德与物流基础、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技能应用等标准融合交叉,与专业领域的合约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口岸物流、汽车物流等交叉。

  物流师认证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每个级别的物流师认证都有必选模块与可选模块之分,职业院校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可选模块中选择感兴趣的或特色的课程教授和学习,培养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其中,物流员级别必选模块为职业道德与物流基础认知、管理技能应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可以在仓储与配送、运输中二选一;助理物流师级别必选为职业道德与物流基础认知、管理技能应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可在以下六门课程中选择两门学习:采购、仓储与配送、库存管理、运输、生产物流、国际物流;物流师级别的必选模块包括职业道德与物流基础认知、管理技能应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信息管理、供应链网络运作,也可以六选二:采购、仓储与配送、库存管理、运输、生产物流、国际物流;高级物流师级别的必选则是职业道德与物流基础认知、管理技能应用、职业安全与环保、物流信息、供应链流程和网络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财务管理,不设自选项。

  模式创新。目前主要的培养模式包括订单培养模式、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及双证书培养模式等几种,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多种模式,比如从培养过程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推进现代学徒制、企业大学等培养模式,从办学机制上,我们也可以探索行业办学、企业办学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办学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校企更深度的融合,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物流人才。

  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对学生成绩来说,目前职业院校以中高职及本科衔接的大纲和课程为基础,以能力单元为学分载体,通过国家学分银行来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物流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学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时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参加工作后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来积累与转化,变为自身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很好地应用。

  质量保证。在现有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需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的机制,包括第三方独立评估和基本评估指标(劳动力市场的认可和学习者的满意度)。

  三大体系支撑物流人才培养框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物流行指委构建了中国物流行业人才职业培养框架,包括基础体系、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

  其中,基础体系包括了行业人力资源研究、职业成长阶梯、职业标准体系、课程标准体系以及学分银行;培养体系包括院校教学标准、企业培训标准和行业认证标准;保障体系包括师资培养体系和第三方评估。

  我们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例,谈谈培养框架的具体应用。首先,我们基于培养框架和企业培养需求确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框架;其次,根据职业标准能力单元开发课程、学习单元和教材;第三,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要求,培训企业导师、院校评估员和内审员;第四,开展在岗与离岗学习与培训,通过过程考核积累学分;第五是结业,对学生定岗入职,其所积累的学分转换成毕业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授予条件。最后,我们通过第三方评估确保企业、院校的评估质量,这也是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框架推进项目试点

  后续,我们还会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现有框架、体系和标准,包括国际比较研究、职业标准、单元开发与完善、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修订与编制、中高职本科衔接研究、学分银行建设;二是选择试点项目,逐步推进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集中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银行试点、混合制办学试点以及中外合作项目试点。

  (以上内容由赵方婷根据作者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有编改。)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10日《现代物流报》第T1-T2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