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图片说明:北京物资学院为酒钢集团举办物流人才培训班
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所以人才的培养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趋势。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的企业员工,未来也将是产业的领袖,人才的特质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形成新的产业特质,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物流人才,笔者认为认清形势是前提、统一思想是基础、更新理念是关键、寻求共赢是核心。产业形态复杂 培养面临挑战
产业中作业模式的形式多样,加大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难度。目前国内的物流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化较大,手工化、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并存,网络化水平不高,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呈现多元化的体征,使得高等教育服务产业的难度加大,加之高等学校自身所面临的培养周期较长、区域特色明显等问题,使得很多院校较多地采用了“通用知识+专业模块+特色课程”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化的产业需要。对于重视实操的物流产业而言,定位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会更高,一些院校的定位确实已经从传统的学科型配置逐渐转化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高职类院校体现的更加明显,本科院校则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来加以体现。
同时需要考虑到“产业的教育”和“教育的产业”正在加速变迁。由于物流产业规模巨大,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从而导致产业的教育资源需求急迫,但是教育的产业需要培育,目前包括政府、学校、协会、企业等都在更深层次地参与到产业化的教育中来,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产业。但是随着新一轮政府改革措施的实施,目前以国内认证为主要特征的岗位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限制,而企业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创新深化变得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有规模的物流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企业大学,并且与自身原有的院士工作站、行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形成合力,共同构成了服务产业的教学系统。学校目前作为物流产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具有国家赋予的招生权利,是人力资源的高度聚集区域,同时也是目前国内产业理论研究的高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现阶段对于其他教学产业主体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最后需要重视产业的人才成长规律。由于目前物流类服务企业或者部门处于整个产业利润分配的底层,因此行业的整体利润率水平较低,相应的人力薪酬吸引力下降,加之由于受到学科设置、专业建设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招生阶段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在专业学生毕业寻找工作阶段也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没有选择在本领域择业发展,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后,很多产业内的学生又流向了其他领域,使得物流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时间维度上出现了优质人才逐步流失的现象,但如果能够不断积累强化,则可以较快地成长,并成为业内精英。因此,在高等院校定位实战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更加充分地让学生了解产业情况,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来。转化培养思路 谋求价值共赢
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种教育资源相互作用、融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定义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企业案例的讲解,特别是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应力求智力成果创新和人力资源提高并重的新价值产生,应该更多的创新形式,将学校、社会(企业为主)之间的人财物资源全面打通,实现深度融合。以目前开展的网上教学为例,物流类网上教学课程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名师讲学模式,将适合的社会、企业资源以实景的形式引入,实现课堂与企业的零距离切换,企业家资源与教师资源的无缝对接,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将其作为企业的在线培训资源,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可推广的教学产品,面向更多的用户进行推广,将优势教学资源进行转化,形成教师新的收入来源,学生获得企业实践的机会,企业降低培训成本,教师获得更多的收益。
企业也可以考虑将其实际运作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以捐赠或者免费借用的形式提供给学校,并以学校为主有针对性地开发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在企业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会优先录用具有该项技能的学生,使之尽快投入到工作之中,实现“来源于企业,再现出企业,而又高于企业”的实验教学环境设计目标,并达到以“知识+技能+经历+经验+能力+素质+资质”为核心的七位一体递进式能力培养目的。优化实践体系 打破传统格局
学校的管理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当地做出调整,重点包括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需要更新,对自身的管理体系要有改革的勇气,新的多主体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会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突出表现是,管理成本将会不断上升,教学资源分配的权利下沉,教学评价的方法丰富,教师、学校的收入多元化。例如学校购买了大量先进的3D打印设备,是否可以建立学生的创新工坊,并组建跨专业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和运营团队,建立商业化的数字化模型设计、展示、转让、制造的全过程支撑环境,同时与学生共享利益。在订单班的集体式定向培养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探索“公共课堂教学+个性化企业实践”的双模式课程教学形式,并合理地将服务企业获得的收入变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财富,都面临着优化设计学校实践体系的挑战。
实战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探索、收获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产业的认识,并科学合理地推动,未来一定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道路。
(作者单位为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20日《现代物流报》第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