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5年3月20日报道,由徐迅(Tony)、方安迪(Andy)和斯坦利·唐(Stanley Tang) 三位在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山寨美团、饿了么模式创立外卖平台——DoorDash(多达世)时,也许没料到未来的发展。
而DoorDash只用了7年时间,就打败了美国外卖鼻祖Grubhub(高朋),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截止2024年1月29日,DoorDash市值431.02亿美元(约合3095亿元),美团市值4202.82亿港元(约合3862亿元)。
而在2021年1月19日,美团市值超越2万亿港元(约合18380.8亿元),成为仅次于腾讯和阿里的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如今已经跌去14518亿元。
美团近三年市值(2021年1月29日-2024年1月29日)
DoorDash与美团相类似,都是从外卖配送到多元化即配业务,分别是中美即配行业的龙头。美团与DoorDash存在哪些不同?掌链《对标世界一流》专栏本期对标分析。
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卖企业,DoorDash在大量烧钱的路上一路狂奔,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2023年第三季度,DoorDash营业利润亏损达1.08亿美元(约合7.75亿元人民币),至此三季度总亏损已达4.9亿美元(约合29.35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美团的盈利状况则要好得多。
据美团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美团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195.3%;营业利润33.6亿元,预估31.6亿元。
一个亏了7亿元,一个赚了33亿元,同样深耕于即时物流领域,美团和DoorDash为何的利润表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利润,也就是收入减去成本。
美团和DoorDash的利润差异,一方面来源于二者的收入差异。
而二者收入的差异,主要又源于订单总数的巨大差距。
2023年第三季度,DoorDash总订单量为5.43亿笔,营业收入为22亿美元(约合158亿元人民币);美团即时配送总订单量为62亿笔,即时配送领域收入估计为近280亿元(按业务类型等比例估算)。
DoorDash在订单需求量这个源头上,就输了美团一大截。
另一方面,二者的利润差距又来源于成本比重的差异。
2023年第三季度,DoorDash的总成本和支出为22.72亿美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约为营业收入的103%。美团即时配送领域成本估计为近220亿元(按业务类型等比例估算),约为营业收入的80%。
尽管DoorDash的成本支出在总量上要少得多,但已超出其总收入。
如何降本增收,是DoorDash未来将要面临的难题。
作为国外和国内即时物流领域的两大领头羊,它们的创新水平孰强孰弱?
从投入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美团比DoorDash更注重研发创新。
DoorDash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DoorDash研发费用为2.5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美团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美团研发费用为53.21亿元,为前者的近3倍。
从产出角度来看,美团的专利数量也远胜DoorDash。
截至2021年3月,美团国内申请专利5355件,授权专利2130件,60%以上为发明专利,其中,人工智能方面1218件、无人技术方向731件。
据Insights by GreyB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DoorDash在全球共有329项专利,其中257项已获得授权,超过72%的专利仍然存续,主要集中于配送路径规划、最后一公里交付等方面。
美团深耕于无人配送领域,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件无人机相关专利,无人机配送飞行总时长超28000小时,并自主研发无人驾驶配送车,在疫情期间已投入使用。
7月5日,美团推出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无人机,据称该无人机可以在中雨、中雪、6级风、夜晚等环境飞行,能够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
(图源:美团官网)
DoorDash也曾尝试运用无人机和无人车送货,但其无人机是与谷歌旗下的无人机公司Wing进行合作,无人车是与通用汽车进行合作,并非自主研发。
相较之下,DoorDash拥有的配送路线规划技术,美团也拥有;而DoorDash尚未掌握的自动化、无人化技术,美团也已具备。
由此看来,在创新竞争上,美团远胜一筹。
与传统仓配物流不同,即时物流更看重的是“配送”。而在配送体系的搭建中,美团与DoorDash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早先,“外卖”等即时物流在中国还是新兴行业,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付费还是一个问题。为了留住消费者,必须以高效而又低价的物流服务为卖点。
但绝大多数商家无力负担自建物流的昂贵成本,无法提供高质量配送服务,只能由即时物流企业接手这份“重担”。
美团的配送团队包含众包团队以及专送团队两类,总人数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2021年,美团骑手的数量为527万,2022年增至624万,到了2023年,该数字已经超过了700万!
(图源:美团官网)
为了维系如此庞大的配送团队,美团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
据美团公开财报显示,2021年,美团外卖骑手成本为682亿元,骑手成本占餐饮外卖收入比例达71%,而全年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也不过为542亿,这意味着美团在倒贴近140亿元补贴配送。
此外,美团还必须付出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持续优化加码支撑众多骑手配送的智能调度系统,尽可能拉高每次配送的收益。
相比而言,DoorDash的运作模式显得更“轻”。
在美国,“外卖”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中叶,美国规模较大的餐馆如达美乐等就推出了外送服务。
因此,美国顾客对外卖模式较为了解,对配送费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DoorDash可以将来自骑手的一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同时不用发展更“重”的专送团队,反而专注于更“轻”的众包团队。
截至目前,DoorDash物流平台以零工方式雇佣了超过100万骑手,约为美团的七分之一。
更“轻”的配送团队也减轻了DoorDash的配送。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率为18.7%(后续未披露),而Doordash的毛利率则可以达到近50%。
企业市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投资者对企业的品牌认可度。
截至2024年1月16日,DoorDash总市值为412亿美元(约合3093亿元),美团总市值为4615亿港元(约合3826亿元),略高于前者。
权威机构的品牌价值榜单也具有参考性。
2023年1月18日,国际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美团位于第205位,DoorDash则未跻身该榜。
除去市值和榜单排名,衡量一家即时物流企业品牌价值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市场买不买帐。
在美国餐饮外送领域,DoorDash可谓独占鳌头。
截至2023年7月,DoorDash以 65% 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远远领先UberEats、Grubhub和Postmates等其他同行。
同年第三季度,DoorDash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4%至5.43亿,Marketplace GOV(订单价值)同比增长24%至168亿美元。
在国内即时物流领域,美团得表现也十分优异。
据在线外卖行业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在线外卖市场竞争格局中,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占据九成以上市场,其中美团外卖占比高达64.6%,饿了么占比为33.9%。
根据美团最新财报,2023年第三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日订单峰值终于突破7800万大关,美团闪购日订单峰值突破1300万。
然而,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说,相较于美团,DoorDash的发展更加全球化。
2022年6月,DoorDash宣布已完成对Wolt Enterprises Oy(“Wolt”)的全股票交易,使DoorDash进入包括美国在内的27个国家。DoorDash又通过收购Wolt,将为其本地商业建立一个全球平台。
截至目前,DoorDash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日本开展了服务。
(DoorDash骑手,图源:DoorDash官网)
反观美团,去年5月,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正式登陆中国香港市场,然而美团在香港的发展并不顺利。
与内地市场相比,外卖等即时物流在香港处于着高成本、低渗透率发展境况,同时美团还面临着香港两大头部餐饮外送平台Foodpanda和Deliveroo的前后夹击,距离实现国际化发展还远有一段路程。
企业逐利而生,但一流的企业,往往义利兼顾。
(图源:环球网)
美团CEO王兴曾表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捐赠,更是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进步。”
美团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岗位。截至2022年,有超过624万名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其中81.6%为农村转移劳动力。
同时,美团还为有困难商户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3月,美团已累计提供专项帮扶资金近1.6亿元,惠及77万家困难商户。
在抗疫保供、绿色消费、乡村公益方面,美团的身影仍然活跃。,
2022年,美团支持保供覆盖30个省级区域,603个市区县;截至2023年4月,已有超过3.27亿美团外卖用户使用过“无需餐具”功能;截至2023年4月,美团已累计捐建607座操场,共9.4万名乡村儿童受益。
DoorDash同样十分重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环境方面,DoorDash积极使用环保配送工具。2022年DoorDash使用低排放汽车交付了超过5600万订单,估计避免了37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社会方面,DoorDash致力于种族和性别平等。在美国超过9000名的员工种,36%是白人,24%是亚洲人,18%是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5%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剩余7%是其他种族人群。女性和非二元人占领导团队的44%。
阅读提示:
掌链专栏·对标世界一流
“对标世界一流”作为掌链专栏,重点关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一流企业及市场价值,并从利润值(营收能力)、创新值(创新引领)、生态值(生态体系)、管理值(组织管理)、品牌值(品牌美誉)、义利值(社会责任)六个价值维度对标分析,旨在借鉴国际一流企业经验,发现中国价值企业,助力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编辑: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