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观察 >
美对华脱钩影响,中国第一大省制造业投资降11.5%|链长制观察
   作者: 雪晴 阅读:82 日期:2025-08-31

8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1—7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3.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4%。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9.4%。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38.1%,制造业投资下降1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6.2%。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7.5%。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投资同比下降12.1%,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资分别下降12.4%、3.5%和6.7%。

而在特朗普对全球发动关税战和制造业回归,不能说是没有成效的。美国2025年上半年初创企业融资总额飙升75.6%,使其有望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好的年份。

今年上半年,美国初创企业融资跃升至1628亿美元,这是自2021年同期以来的最强劲表现——2021年是风险资本活动的历史高峰。上半年投资交易包括OpenAI的400亿美元融资及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的股份。

特朗普今年以来,不但以关税打击外国制造,还通过关税等胁迫外资投资美国。进入7月,特朗普先后胁迫日本、韩国、欧盟等投资美国,其中欧盟将增加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将三年内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能源;日本将在美投资5500亿美元,且将投资利润的90%划分美国;韩国则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仅欧日韩三个经济体,要投资美国1.5万亿美元。

8月6日,特朗普与苹果公司CEO库克会面,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今年2月份承诺的500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追加1000亿美元,合计6000亿美元(合计约4.3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增加对美国制造业和技术培训的投资。

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作为连续40年外贸全国第一的广东,2025年上半年GDP达6.87万亿元(同比增长4.2%):1-6月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激增,成为核心新动能。

繁荣背后,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难题未解,地缘政治扰动国际物流,传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压力之下,广东以“链长制”掀起静水深流的变革——政府躬身服务,企业担当“链主”。这一模式由省委书记黄坤明亲自擘画,成为广东产业链安全的核心棋局。

《掌链》第14期《链长制观察》带您深入解码:外贸优等生如何以制度创新锻造供应链韧性!

一、外贸第一大省的供应链焦虑与破局


广东省连续40年作为我国第一外贸大省,然而,数字背后暗流涌动:

(1)应对 “命门” 技术受制困境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高端芯片、精密设备等核心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命门”。广东作为制造业强省,诸多产业对这类先进技术依赖程度颇高。

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广东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然而高端芯片却长期依赖进口。数据显示,广东每年在芯片进口上的花费高达数千亿元。以手机制造为例,核心芯片技术的缺失使得广东手机制造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受限,利润空间被压缩。2021 年,美国对华为等企业的芯片制裁,让广东众多为华为配套的企业遭受重创,这凸显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巨大风险。

image.png

(2)缓解传统制造压力

广东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攀升与订单波动的双重挑战。劳动力成本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广东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以服装制造业为例,近五年劳动力成本涨幅超过 30%,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原材料成本同样居高不下,如钢铁、塑料等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使得以这些原材料为基础的家电、机械制造等行业成本压力倍增。

订单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广东传统制造业订单波动剧烈。2023 年,受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广东玩具、纺织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下滑明显。据统计,2023 年广东玩具出口订单同比减少 15%,许多玩具制造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困境。

(3)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随着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跨国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布局,将部分产能向本土或周边地区转移。例如,一些外资电子制造企业将部分生产线从广东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以寻求更低成本和更稳定的供应链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广东若想在全球产业链中保持竞争力,必须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

二、广东省委书记的“链”上足迹:聚焦痛点,精准发力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总结“链长制”本质。“链长制的核心是服务,是当好产业发展的‘后勤部长’和‘施工队长’,为企业扫清障碍,让‘链主’企业真正舞动起来。”

(1)自主可控: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黄坤明明确提出"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要求,创新实施"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以广汽、华为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在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广汽集团通过垂直整合实现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全链条自主可控,2023年底投产的因湃电池工厂成功研发弹匣电池2.0技术,2024年初又建成锐湃电驱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将形成年产40万套电驱系统的产能。

华为更是在操作系统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2024年10月发布的全栈自研HarmonyOS NEXT系统,不仅打破了西方企业长达30年的垄断,更构建起覆盖10亿终端、675万开发者的庞大生态体系,成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

image.png

(2)韧性安全:稳固国际贸易通道

黄坤明书记部署的"湾区组合港"模式成效显著,深圳盐田港作为外贸核心枢纽,2024年深港驳船运输量实现30%的快速增长,2025年通过新增11条国际航线和密集的海铁联运网络,将成都至港口运输时效压缩67%。

广州南沙港则创新推出"零待时"边检等便利化措施,2024年以1150万辆的汽车装卸量稳居全国首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跻身全球前列,2025年上半年水果进口量达23.3万吨,凸显其作为全国最大水果海运口岸的战略地位。

(3)升级转型:赋能传统制造蜕变

针对劳动力成本五年上涨超30%的挑战,在"链长制"的统筹协调下,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向传统制造业集聚。家具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交付周期大幅压缩,家电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带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质量管控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上云用数赋智"的转型示范效应。

(4)布局未来:培育新兴增长引擎

在省长担任"总链长"的推进机制下,新能源领域形成从电池材料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宁德时代肇庆项目发挥强链聚链效应;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基因检测、创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广州国际生物岛已推动多款肿瘤药进入临床阶段;前沿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成效初显: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


(1)链主企业的生态组织者角色

华为的实践表明,链主企业正从技术攻关主导者升级为产业生态“系统架构师”。其推动的ICT国产化闭环不仅体现于麒麟芯片全链路突破(设计-制造-封测良品率60%),更通过专利共享、数据协同等机制,带动京东方、比亚迪电子等上千家供应商实现技术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如折叠屏铰链寿命提升至28万次)。

这种“技术输出+标准共建”模式,在希音的柔性供应链中同样得到验证——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3000家中小服装厂,其“小单快反”模式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推动广州跨境电商规模9年增长66倍。链主企业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将单点创新转化为产业链整体效能提升。

image.png

(2)产业集群的价值链跃迁路径

深圳、东莞等地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分工+区域协同”的鲜明特征。深圳“东部硅基、西部化合物”的半导体产业布局(2025年目标营收2500亿元),与东莞智能终端集群(全球1/6智能手机产量)形成技术互补,共同支撑起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全链条能力。这种集群化发展不仅实现规模效应(南沙汽车集群整零比1:0.9),更推动利润率从5.7%向8.2%的结构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日益深化——如泡芙传媒整合30余家潮玩品牌共建东欧专线,通过共享IP设计、海外仓等资源,实现中小品牌集体出海成本下降35%。

(3)政策工具箱的精准适配创新

地方政府正从普惠式补贴转向“痛点穿透型”政策供给。广州“稳外贸18条”聚焦供应链金融(信保保费补助40%)、跨境物流(海外仓建设奖励500万元)、数智化转型(技改补贴50%)等关键环节,形成“企业诉求-链长响应-专班落实”的闭环机制。

东莞通过链长制动态考核13家链主企业,将广汽新能源用地审批压缩至30天,凸显政策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这种“滴灌式”政策设计,既为链主企业松绑(如华为获得芯片流片快速通道),又通过公共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最终实现全产业链韧性提升。

中国产业链的升级逻辑已从“规模扩张”转向“系统赋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链主企业的生态组织能力,通过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协同(如硅基与化合物半导体分工),叠加政策在技术标准、数据互通等制度型开放领域的突破,最终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生态。

正如黄坤明调研所言,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链主当好“出题人”与“组织者”,政府做好“铺路工”,方能在这场全球产业链竞合中赢得主动权。

编辑:雪晴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