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安徽淮北市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后,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科技治超(治理重载货车超载超限)非现场执法领域地方标准。其中,中交兴路以大数据技术解决传统治超工作中常出现的“拍到,抓不到、套牌逃避检测、执法人力不足”等难题,助力淮北交通执法部门治超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获得广泛关注。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科技治超以来,淮北市超限超载车辆下降了90%,全市普通干线公路车辆超载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重要道路、桥梁完好率保持在100%。同时,淮北市非现场治超执法的案件数是现场执法案件数的1.9倍。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但让淮北市的非现场治超项目成为示范样板,也被交通运输部确立为交通强国战略试点建设项目,面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自2017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来,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非现场治超执法系统的安装及使用。然而,如果遇到超载超限的货车有遮挡号牌、车脸甚至是套牌的行为,那么就算系统拍到足够的证据,也很难追踪到车辆。此类情况的让治超工作无法高效推进,在某种程度造成了高成本基础设施的资源浪费。中交兴路为淮北交通执法部门提供的非现场治超执法解决方案(以下简称“该方案”)包括超载车辆遮挡号牌识别、车辆入网验证、黑名单车辆预警等功能。早在合作初期,超载车辆遮挡号牌识别功能就为交通执法部门在非现场治超执法领域的精准管理提供了抓手。
2018年12月,一辆车牌号为冀FM.XXXX的红色解放牌货车经过淮北市设有非现场治超系统的某卡口,当系统检测到该车超载并准备进行追踪时,却发现现场回传照片里该车车牌号被故意遮挡,无法识别具体车辆。此前,这类静态信息缺失、行驶路线等动态信息无从追溯的情况往往会给交通执法部门的工作造成困难,但依托中交兴路提供的遮挡号牌识别功能,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该车辆经过卡口的时间、卡口回传照片上该车的车型、车身颜色以及车头行驶的方向等信息进行算法分析,并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上的车辆入网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帮助交通执法机构对违法车辆进行精准有效追踪。
基于入网车辆数超650万辆、覆盖全国96%以上重载货车的全球最大商用车车联网平台,以及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优势,该方案可以通过云计算、时空挖掘、北斗定位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对通过卡口车辆的动、静态信息与位置信息进行分析,有效帮助交通执法部门稽查出蒙牌、套牌车信息。
此外,该方案还包括车辆入网验证、黑名单车辆入境预警等功能。车辆入网验证方面,该方案会对经过卡口的车辆信息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上的车辆入网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在确认该车是否具有道路运营资格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套牌风险。黑名单车辆预警方面,该方案通过对淮北辖区内路网的电子布控,系统可以针对执法机关设定的一些黑名单车辆进行7*24小时智能预警 ,并让执法部门实时掌握入境黑名单车辆的轨迹、位置、时速等行驶信息。
治理超限超载行为一直是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领域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道路违法车辆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以大货车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路每年因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造成的损失超过300亿元,全国70%的道路安全事故和超载超限有关。50%的群死群伤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而公路的寿命也因超限超载缩短50%-60%。作为全国排名靠前的货运大省之一,安徽省在2017年年底便积极的投入到非现场治超工作的探索中,其中淮北市取得的成效最为优异。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淮北市普通干线公路车辆超载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重要道路、桥梁完好率保持在100%。
非现场治超系统中路面设施建造示意图
中交兴路打造的非现场治超执法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治超工作中“拍到、抓不到”的难题。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目前,淮北市非现场治超执法的案件数是现场执法案件数的1.9倍。目前,淮北市已经摸索出了以“8大科技系统、3大应用平台、4大运行机制、1套执法流程”为支撑的精准化、常态化的科技治超工作新模式,该模式为全国治超工作提供了科技化的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吸引了遍及全国的316批同行、专家前来考察学习。
科技化的治超解决方案,破解了当前全国治超工作面临的许多难题,而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环境。目前,中交兴路提供的非现场治超解决方案已将在安徽省除淮北市以外的如宿州、阜南、铜陵等地市成功实施应用。同时,中交兴路的其他关于治超工作的技术也在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等多省份的个别地市有其他案例应用输出。未来中交兴路也将不断夯实自身的技术能力,继续为智慧交通建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