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按照法案,对人类安全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被禁用。
而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表示,《人工智能法案》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助推器。
而就人工智能(AI)在物流领域应用,中美从制度层到企业面均已开展竞赛。
早在2017年,工信部推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推动在工业、农业、金融、物流等领域集成应用。相关智能物流装备涉及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货车)、智能无人机等。
作为全球最大人工智能芯片(AI芯片)供应商的美国英伟达也已捷足先登。
(英伟达Isaac AMR机器人,图源:英伟达)
2023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了可供第三方进行二次开发的全新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Isaac AMR,主要针对智慧物流应用场景,能够进行模拟、验证、部署、最佳化与管理。
本期,掌链《智慧供应链》第3期小编带你来看,英伟达的AI技术与“物流”擦出的火花。
今年5月30日,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股价在盘中大幅上涨,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成为首家市值达到这一里程碑的芯片企业。
当下,全球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旺盛。但是,英伟达大涨的背后,仅仅是因为在做芯片?
掌链小编看来,实则不然。以高性能芯片为基础,在“业务应用”上寻求更多可能性,或许正是解锁英伟达的“密码”。而这其中,就包含对“物流机器人”的探索布局。
(图源:CNBC)
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17亿美元(约合1553.96亿元),并以1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预计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约合2076.72亿元)。
2016年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规模物流市场以来,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最大物流市场,也是物流人工智能应用最活跃市场支之一。单从我国快递物流角度看,截至12月4日,我国今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200亿件,创历史新高,持续保持全球最大快递市场。
事实上,中国95%的物流订单完成依托于纯人力的仓储系统的,虽然有部分人工智能系统可支持,但人力输出仍然占据主要部分,而人力输出强度最大的劳动工作就是拣货。
中国电商的订单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物流领域的劳动力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递减。
在全流程作业中,“物流机器人”大有可为。
今年10月,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和风投机构Innovation Endeavors联合领投机器人企业Machina Labs,这也再次突显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变革潜力。
潜力的背后是价值,价值的背后是财富,英伟达瞄准下游的机器人,入场了。
(英伟达机器人,图源:英伟达)
(1)英伟达与京东物流——仓配物流机器人
2016年9月的GPU技术大会(GTC CHINA 2016)上,英伟达联手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共建联合实验室。其目标,就是要在物流领域探索更多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立竿见影,2017年9月的NVIDIA GTC CHINA大会上,京东推出两款“快递员”:无人机JDrone和机器人JDrover。
据了解,JDrone主打高空配送业务,具有每小时100公里的航速,同时可以配送重达30公斤的包裹。而JDrover主要服务于“最后一公里”。
此外,2018年11月,英伟达联合京东物流及仓储机器人公司“Syrius炬星”,推出了一款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仓储搬运机器人“Syrius炬星AMR”。
这款机器人基于英伟达智能机器平台中的软件和算法,依靠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自主移动,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和极高的安全性。
京东之外,英伟达也先后与美团、亚马逊等达成合作,探究物流机器人。
在GTC 2022峰会上,NVIDIA和亚马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仓储机器人”上共同做出些探索。
(2)英伟达与宝马物流——厂内物流机器人
汽车,可以被成为工业之王,一方面在于其产量之高,另一方面在于其零部件数量之多。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物件运输。
宝马集团供应链庞大,工厂从4,500个供应商那里接收数百万个零件,单一零件编号数量高达23万。
2020年5月,英伟达与宝马集团共同宣布,宝马集团将采用NVIDIA Isaac机器人平台对其车厂进行优化,利用先进的AI计算与可视化技术为其打造物流机器人。
对此,宝马物流副总裁Jürgen Maidl表示,“要想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更高质量、高度定制化的各款车型,需要端到端的先进计算解决方案。与NVIDIA的合作能够推进当前工厂物流的未来发展”。
2016年初,Alpha 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自此之后,“AI”更加深入人心,一发不可收拾。
机器人——机械部件拼接在一起,通过可编程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甚至具备感知、规划、协同等能力。靠什么实现?就是“AI”。
(图源:英伟达)
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黄仁勋就曾表示,“AI是我们这一时代最强大的技术力量。第一阶段人工智能将实现全新的软件自动化水平,从而帮助诸多行业提高生产力;其后,人工智能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相结合,将成为新一代自主机器的核心。终有一天,数十亿台智能机器将用于制造、送货上门服务、仓储物流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过去5年时间里,英伟达做了许多的研发合作和技术迭代动作。例如,2018年英伟达发布Jetson AGX Xavier,2019年英伟达发布lsaac软性开发套件,2022年发布NVIDIA AGX Orin开发者套件。
(1)英伟达AI产品Jetson AGX Xavier
仅有手掌大小尺寸,却提供服务器级计算能力。2018年12月,英伟达发布AI产品“Jetson AGX Xavier模块”。
(Jetson AGX Xavier模块正反面,图源:互联网)
据了解,产品设计之初,英伟达就将其定位在“智能化自主机器”方向。
内嵌多种加速计算架构带来突破性的边缘计算能力,同时该模块集成了内存,存储,电源管理以及革新的散热设计,能够快速面向众多市场应用,运行先进的AI算法,解决诸如制造、物流、零售、服务等行业面临的AI问题。
(2)英伟达物流机器人开发仿真平台
NVIDIA Isaac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端到端平台,用于开发、仿真和部署支持AI的机器人,并提供AI感知功能。
2020年与宝马合作的“物流机器人”项目,正是基于Issac开展的。
6月,Computex 2023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其面向企业自动化和未来机器人需求的最新一代模组Jetson AGX ORIN。
据了解,其算力高达每秒275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是上一代产品的8倍,适用于多个并发 AI 推理管道,可帮助客户在工业、物流、能源、航空航天、卫星等领域部署边缘AI和机器人需求。
(Jetson AGX Orin,图源:英伟达)
在中国,物流机器人,包括室内无人配送、仓储机器人等是蓝海市场。
而在这一领域,我国科技企业在行动。
以英伟达最新发布的Isaac AMR机器人为例,英伟达主要负责软件系统的集成,其移动底盘却是来自中国科技企业“九号公司”的RMP Lite 220。
RMP能够为企业或第三方开发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机器人底盘方案,支持二次开发或定制化服务,可以理解成机器人的脚或者轮子,主要面向室外配送、巡检、服务、清扫、仓储AGV等场景。
(搭载九号机器人RMP Lite 220的英伟达AMR)
事实上,早在2003年,九号公司就已经开始了RMP产品的研发,但由于该产品在当时过于超前,没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却为九号公司在该品类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
九号之外,极智嘉、海康机器人、海柔创新、快仓智能、未来机器人、木蚁机器人、井松智能、科捷智能、劢微机器人、蓝芯科技、炬星科技、寻迹智行、稳石机器人等众多中国科技企业在“物流机器人”领域都做出了优秀的产品。
掌链《智慧供应链》小结:在物流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英伟达等美国企业处于领先优势,但中国企业已经参与到全球物流机器人产品供应链,实现智慧物流机器人供应链自主,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合作。
参考资料:
1、https://www.nvidia.cn,英伟达官网
2、当人工智能遇到电商 从京东和NVIDIA的合作谈起,京东黑板报
3、强强联手!芯片巨头英伟达携手九号机器人冲进十兆市场,维科网机器人
编辑: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