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智物流 > 通讯 >
他用20年时间,打破国际显示屏的技术封锁,郭台铭都败给了他 ...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709 日期:2018-05-02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让一度如日中天,在美国通讯市场排名第四的中兴突然崩塌,70多岁的侯为贵亲自出山救火,都没能挽救中兴的颓势。原来,我们在核心技术上一直受制于人。

  十多年前,国人在谈论我们的核心技术时,总会用到一个词汇:缺芯少屏。但现在,这个词变成了缺芯少魂。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它意味着我们已经攻克了屏的难关。而从缺芯少屏到缺芯少魂,我们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这期间,一个长期不被媒体、业界和普通民众看好,被称之为烧钱无底洞,圈钱之王的企业,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性作用。

  你猜的没错,我说的就是如今电脑显示屏、移动终端显示屏全球市占有率第一,电视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全球市占有率第二的京东方。

  十年磨一剑,突破技术封锁

  日前,京东方发布了2017年财报,全年营收达到938 亿,同比增长约36.15%,净利润75.68亿,同比暴增301.99%,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年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连续四年位居全球业内第一。

  一无所有却想成为全球第一。今天,我们看到京东方已经成为全球显示面板领域举足轻重的供应商,很难想象25年前,它还是一个徘徊在生死边缘,半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电子企业。

  京东方1993年成立,它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是一家流着军工血液的国有电子厂。

  王东升接任董事长时,这家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没有主营业务,没有核心技术等一系列难题,有的只有几间厂房和几千号人。

  但这个当时只有35岁的年轻人却野心勃勃的想向全球第一进攻,要把东方电子(京东方之前的名字)建成中国的三星。他瞄准了技术被日韩完全封锁的显示屏。

  跨国并购韩国现代产线。在当时,显示屏这个领域完全被日韩占领,技术门槛之高,不是说砸钱、砸人就可以解决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发展显示屏产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合资建厂,二是技术转让,三是跨国并购。

  京东方选择了第三种,跨国并购。

  与此同时,国内几家光电企业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上广电就采用了技术转让的方式,但两者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完全依赖引进方的技术人员。上广电虽然引进了产线,但是日方对技术锁的很死,中方工程师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新技术,无法自主扩大产线,最终技术还是别人的。后来,郭台铭也试图通过引进产线的方式发展,不过最终没有最大做强。

  而王东升在进入显示器行业之初,就以自主建立产线、自主研发制造为目标,不能完全依靠外方工程师,一定要实现自主化,而自主化的第一步就是跨国并购。

  王东升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很快,这个机会悄无声息来了。

  2002年,显示屏行业迎来大衰退,韩国三星、LG、现代,日本夏普、东芝皆出现大规模亏损,其中韩国的现代因为进入相对较晚,产线刚建成,就赶上显示屏的衰退期,还没来得及享受显示屏的红利就走到死胡同。

  这些产线投入多达几十亿美元,为了弥补亏损,现代谋求把产线卖掉。

  京东方伺机而动,几经挫折,终于拿下了现代HYDIS的产线。事实上,这还得益于HYDIS只有2代、3代和3.5代线各一条,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都看不上的因素。

  之后,京东方在韩国成立韩国京东方,运行该条产线。

  自建产线,掌握技术。但王东升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并购这么简单,他非常清楚即使韩国京东方是京东方的子公司,但这条产线受限于韩国政府政策等原因,技术无法真正为京东方所用。

  为此,王东升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中国的工程师到韩国进修;另一方面,从韩国京东方派遣员工到中国,建设5代线。

  在建设5代线的过程中,王东升让中国的工程师们向韩国工程师们学习。那时因中国的工程师们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基本只限于理论知识,王东升就让韩籍工程师当正职,中方工程师担任副职。

  韩方工程师出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理,一直把关键技术藏着掖着,不肯教给中方工程师。那些年,为了从韩国工程师手里抠点技术过来,中国的工程师们可谓受尽了苦头,经常感觉自己人格尊严收到了严重的打击,“我们也是有理想的,有时候却常常看不到出路。”一些工程师委屈的感叹。

  但正是凭借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京东方第一批工程师在5代线成长起来,成为之后建设更高世代线的骨干,为后来自建重庆3.5代线,合肥六代线以及更高世代线打下了了基础。

  掌控供应链。在建5代线的时候,承建商和设备商都由韩国工程师对接,但在建合肥六代线的时候,无论是承建商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基本由中方工程师对接和管理。尽管在高端设备上仍然受制于海外供应商,但因为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采购量,京东方已经有了强有力的话语权。

  现在,京东方已经建立了三条高世代线,数条低世代线。成都的第6 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全球唯二两条中的一条,另一条在韩国。合肥的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是全球首条 TFT-LCD最高世代生产线。此外,绵阳的第6代柔性AMOLED 生产线正在有序推进。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动容地说:“多年来,我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疼,就是缺芯少屏,这么多年,都有一个梦想,什么时候,这些基础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够自主的、可控的研发制造。这个事情,我们想了10年,干了15年。”

  改变中国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直到现在,有些人提到京东方时,仍然止不住的嫌弃,“一个设备全靠从外国进口的企业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独立自主!”这和那些说中兴倒下活该的网络留言并没什么实质的区别。

  我们并不否认这个缺陷,就连京东方的员工自己都无奈坦诚,“一些核心的高端设备还是依靠进口。”

  但他们怕是不知道十几年前中国显示屏的供应链是什么样子。

  曾经:供应商说了算。半导体是个高精尖行业,这就意味着不但制成的产品高精尖,就连相关的配套设备都是高端精密型,光是一台设备的成本可能就高达上亿美元。更可怕的是,蒸镀设备、光刻机、化学气相沉积(CVD)、曝光机这些精密设备长期为外国厂商垄断,中国商家只有很弱的议价权。

  也因为如此,京东方的5代线运营成本在当时比国外大厂商高10%左右,因为规模小,上游配套厂商不愿在京东方的生产线周围建厂,蒸镀设备、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等主要原材料全部需要进口,不但价格贵,供货周期还特别长。

  现在:供应商配合在厂线周围建厂。这个情况在2009年京东方建设北京8.5代线的时候有了改观。亦庄8.5代线的厂房是个庞然大物,这条线的设计产能是90K/月。因为产量太庞大,连一向心高气傲的美国康宁公司都在亦庄开发区附近同步建了一座熔炉,为其供应玻璃基板,这是康宁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建炉。

  除了康宁,还有十几家配套企业也在亦庄同步建设,如LG的偏光片、东精化学的化学品等。

  京东方的成长还让很多海外供应商改变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态度,中国企业以前的彩屏供应链都被掐过咽喉,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供应却鲜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中国显示屏的崛起,迫使国际厂商不敢再无理取闹。

  促进中国半导体供应链上游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原材料供应链,京东方的影响恐怕更大,当京东方刚刚进入显示屏行业时,中国几乎不存在任何上游供应商。十几年后的今天,在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等材料和设备领域,都已经出现了中国企业。

  比如国内最大的基板供应商东旭光电,一直伴随着京东的成长而扩展玻璃基板产线,从4.5代线基板到6代线基板再到8.5代线基板,目前已经拥有20条液晶玻璃基板产线,它的6代线基板客户只有京东方,在建的8.5代产线建立初衷也是为配套京东方福清8.5代液晶面板产线。

  这样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北京5代线投产开始,王东升就一直坚持为中国供应商保留一部分采购份额。

  不过,尽管中国的半导体显示屏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南加州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秦殇看来,我们距离国际领先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京东方最大的成就在于打破了代工封锁,但仍然落后三星10-20年。”

  人物素描

  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

  王东升,京东方创始人,现任京东方集团董事长,工学硕士,财务专家和系统工程专家。王东升是中国企业及产业界自主创新的先锋人物,曾获“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中国信息产业领袖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3年,他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切入TFT产业,并靠大力投入自主研发逐渐掌握了显示屏领域的核心技术。他总是能精准把握行业的方向,在整个行业遭受寒冬时,采取“反周期投资”的进取性策略,大规模扩大产业线。

  尽管一直遭受来自外界的诟病和嘲笑,但他带着京东方,坚定的前行,直到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显示屏行业的技术封锁,并在全球显示屏领域占领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