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安全审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安全审查始于滴滴,后续又蔓延到其他APP。
一,审查三家公司,原因分两种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依据公告,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不过在上周日,离第一份公告仅过去2天,7月4日有关“滴滴出行”的另一份公告再次发布,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这份公告内容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在市场猜测“滴滴出行”因何违规时,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再度公布了对包括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二,滴滴股价大跌,涉及物流行业多领域
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美国上市,在7月2日的公告公布后,滴滴开盘即下跌10.98%,随后跌幅收窄,股价最终报收15.53美元/股,跌幅达5.3%。
“运满满”“货车帮”APP的公司满帮在6月22日赴美上市,BOSS直聘也于6月11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目前看来,这三家企业可能会受到45个工作日的调查。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公布于2020年4月,其中第十条规定“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网络安全审查适用于的行业众多,物流领域中的水陆空运输、邮政均处在适用范围内。
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电信、广播电视、能源、金融、公路水路运输、铁路、民航、邮政、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国防科技工业等行业领域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营者在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时,应当按照《办法》要求考虑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刚刚递交招股书的顺丰同城也在风险因素中表示,“很多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发展中,不遵守该等法律法规或管理与该等法律法规相关的成本增加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其中网络安全及隐私法就包括在内。公司可能会受到处罚、罚款、我们开展业务的牌照或许可证被暂停或撤销、行政诉讼及其他诉讼。
京东物流的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表示中国监管机构越来越注重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领域的监管。相关的《数据安全法》将于今年9月1日生效。
三,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迎来强监管时代
关于手机APP违规手机个人信息的问题,正处在严监管态势。自今年5月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计公布了4次总计351起App违法违规手机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涉及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知名App。
3月12日,随着《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的发布,App收集个人信息有了具体管理细则。
(1)网络约车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乘车人出发地、到达地、位置信息、行踪轨迹;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
(2)餐饮外卖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3)邮件快件寄递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寄件人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等身份信息;寄件人地址、联系电话;收件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寄递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
目前,国内数字物流平台企业被查直接受到影响的是正处在美股上市前夕的网络货运平台福佑卡车,以及筹谋上市的同城货运平台企业快狗打车等,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尺度的问题。
在餐饮外卖领域,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闪送等企业也将面临个人用户信息收集的监管,邮件快件寄递领域,顺丰、京东物流、三通一达、中国邮政也将重点考虑合规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物流行业领域各企业应切实做到合法合规发展,守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合法收集个人信息,做好保护用户信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