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台积电在本周四的一场营收发布会上透露,受美国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禁令的影响,台积电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过任何来自华为的订单,而且如果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不变,公司将在9月14日之后停止对华为的供货。
图为台积电原董事长张忠谋
作为贡献了台积电总营收14%份额的华为,对此未给予直接回应。此前,有报道称,美国禁令发布后,华为已经储备长达两年的美国“关键芯片”。
在今年3月底的财报会议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公开表示,如果美国禁止芯片制造商使用美国的设备、材料和软件来制造海思设计的产品,华为仍可以从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购买芯片。
两岸供应链的是与非
台积电的发展其实是海峡两岸供应链合作中发展的逐步壮大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富士康等台资企业。
从1980年代后半开始,两岸之间的投资限制全面放宽,鸿海精密工业等台湾厂商纷纷涌向人工费较低的大陆。
1. 一边从大陆供应链获利,一边唯美国马首是瞻
1988年,当郭台铭旗下鸿海精密进军中国大陆时,创立了富士康,从此富士康代工厂在大陆绝地而起,遍地开花,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带来的红利,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代工巨头,凭借代工产业跻身世界500强。
资料显示,富士康目前产能的75%都在大陆。如今富士康在深圳、郑州、太原、成都、杭州、廊坊等国内几十个城市布局代工业务,几乎全球所有的著名电子品牌都是富士康的客户。富士康旗下的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还是商务部、工信部等八部门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之一。
在美国力推与中国供应链脱钩时,富士康就这样一个得益于大陆优惠政策和人口红利崛起的企业,其创始人郭台铭曾宣称要“撤离大陆”,甚至曾公开场合宣称“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人赏饭吃、是富士康给了大陆吃饭的机会”。
去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对华为下了“封锁令”,而一直为华为代工的富士康却和美国站在了一起,高调宣布停止生产华为产品,一时间让华为举步维艰。
同样是世界级代工厂的台积电也给华为带来了断供的坏消息。近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银表示:即使我们失去了整个大陆市场,这个空缺很快就会被填补。言下之意是,失去华为的订单不会有太大影响,台积电将很快能够用其他订单填补华为的空缺。
要知道华为是台积电公司的第二大客户,仅仅看在2019年的台积电公司的营收,华为就向台积电公司贡献了360多亿元,这个数据仅次于苹果公司,但华为公司增速比苹果公司要快得多得多。
5月,美国就威胁台积电,目标直指华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不允许台积电给华为代工芯片。而台积电没有向美国政府申请并获得许可。
2. 部分台企与民进党势力的暧昧关系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当局长期奉行“亲美抗中”的策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民进党当局一直在拿华为做文章。早前便有“美台商业协会”会长跳出来警告台湾不要采购华为网络设备。对此,有媒体也曾发出警告,蔡英文当局“不能让台湾变成美方打击大陆科技的马前卒”。
在中美博弈中,蔡英文当局一直扮演着美国“忠实追随者”的角色,拼命鼓吹美国必胜论,要台商各行各业睁大眼赶紧选边站。在美国的淫威下他们选择了屈服和背弃。
2017年,郭台铭的富士康承诺投资100亿美元,要在威斯康辛州建设工厂,特朗普非常高兴,开工时特意赶到现场,说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三年过去,没有出现奇迹,只出现了遗迹:工厂内裸露着混凝土地面和墙壁,建筑材料散落在地上,没有一台机器,没有一个工人。
而台积电在前几日突然宣布赴美投资120亿美元建设5nm晶圆厂。突如其来的“发卡弯”让岛内民众不难想到,这是民进党的一贯“舔美”作风。据台媒报道,在台积电多次公开表示无赴美设厂计划后,民进党暗箱操作施压台积电“逼良为娼”。就连岛内亲绿媒体都坦言,“从商业角度来看,台积电没有任何理由去美国设厂,这纯粹是政治考虑,最大的关键点在于蔡英文当局的积极游说与牵线,再来才是美国政府”。
去年,美国政府点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参加华盛顿的内部会议,当时外界不知道具体谈了些什么。如今似乎能猜出一些内容,台积电内部传出消息,要把台积电最先进的一部分生产线,在亚利桑那州建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说,这事毫无悬念,刘德音没有选择,没有决定权。
此言非虚,根据2019年股权统计显示,台积电目前最大股东是美国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持股20.78%,第二大股东是中国台湾行政院发展基金管理会持股6.4%,第三大股东是摩根大通沙乌地阿拉伯中央银行投资专户持股3.1%。
3. 今日台企缺乏当年港商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外资来自香港企业,大批港商与香港企业家率先到内地投资建厂。香港爱国企业作为当时中国投资兴业的“先行者”,他们不断以自身优势,为国家输送资金、人才及管理制度,为内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许多港商源于对祖国的情意结,毅然把工厂迁移至内地。这一颗热切家国情怀与拳拳赤子之心,成了当年第一批北上投资港商的主要原因。比如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香港企业家曾宪梓,他就是最早一批倾力支持内地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另外,香港如船王包玉刚、董浩云以及邵逸夫等爱国企业家也都积极支持大陆经济发展。
相比之下,在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大是大非上,台湾企业却表现得暧昧不清,很少有像当年香港地区爱国企业心向祖国的这份家国情怀。一些台商一面在大陆赚钱,另一面却背地支持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两岸关系。
被大陆企业反超的隐忧
1. 台积电以红色供应链画边界
什么是“红色供应链”?
这个提法最早见于2013年10月台湾出版的《天下杂志》,说向来以完整电子产业行走天下的台湾,正在被崛起的大陆本土厂商卡位、取代。台媒所说的“红色供应链”是指大陆把原来需要进口的中间产品转为自己生产,将整个供应链建立在大陆,并要求外商30%的零件国产化。
马英九当政时期,台湾经济一度陷入低迷,有人怪马当局推展两岸经贸关系,使得台湾厂商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助长大陆 “红色供应链”崛起,反过来成为台湾最大竞争对手。更有甚者,将整个台湾经济的不景气归咎于“红色产业链”,说随着大陆高调宣示扶持重点科技业,台湾科技业面临的“‘红色供应链’杀戮期”才开始,且将持续好几年。一时间,“红色供应链”一词频现报端。
台积电原董事长张忠谋台积电曾在2015年对记者高调表示,台积电不怕红色供应链。他直言,红色供应链若要完整,台积电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就算红色供应链崛起,要取代台积电当下全球晶圆代工龙头的地位,“至少也要十年以后”。
台湾岛内谈论最多的就是大陆的“红色供应链”。台积电等内部谈到大陆,以红色供应链抹红,表现出狭隘的竞争观和制造供应链对立的意识。
接下来,台积电会遇到两大危机:一是中国大陆会加快扶持中芯国际加速发展;二是,台积电会被中国大陆官方或芯片设计公司纳入“不可靠供应链”,随着内地技术不断突破,许多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会更偏向于中芯国际。如果台积电不改变长远计划,未来或失去大陆市场。
2. 大陆企业被打压下的觉醒
7月16日,中国大陆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因此,无论是出于华为的需要,还是为了国家战略,中芯国际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大家关心的是,中芯国际追上台积电还需多久?
中芯国际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今年年初,在不计成本地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后,中芯国际终于实现了14nm制程工艺晶圆的量产。目前国际上能制造出14nm晶圆的仅有5家(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和中芯国际)。自此,中芯国际成功跻身晶圆制造第二梯队,但是,和目前业界已经技术成熟并实现量产的7nm工艺相比,仍然有两代(2~3年)左右差距。
由于华为采购海外芯片遭遇重重阻碍。今年1月,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纳米工艺的订单;今年4月,华为设计、中芯国际代工的麒麟710A芯片面世,目前中芯国际已从台积电手中抢夺了一部分市场订单。
目前,华为海思成为了中芯国际第一大客户。市场调研机构Bernstein Research数据显示,目前中芯国际多达20%的营收来自海思半导体。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芯片制造新秀—比亚迪。说起比亚迪,很多人还停留在汽车时期。其实,比亚迪已经走上了代工之路,并且先后争取到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国际大牌的订单,并且很快拓宽了代工领域,几乎包含所有手机零件。
在比亚迪进军手机代工领域后,与富士康正面遭遇,自2003年起,先后有400多名员工跳槽入职比亚迪,而比亚迪的生意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对此,郭台铭于2006年以盗取商业机密罪名起诉比亚迪,可结局只是比亚迪的员工入狱服刑,比亚迪公司从容脱身。
如今,随着富士康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商,年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目前华为也正积极扶持国内企业,来消除富士康和台积电离开后带来的影响,国内最有可能取代富士康的显然只有比亚迪。
3. 美国制裁下的悲喜
美国制裁让台湾地区企业有喜的一面,就是中国供应链被打压。也有悲观的一面,全球没有第二个超级市场可以替代中国,而且美国制裁和民进党操弄将加快中国在供应链自主产权的突破,台湾供应链或将被边缘化。
喜:因为悲美国政府认证,台积电可以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上继续发展,甚至在中印供应链冲突中,获得印度政府认可下带来业务增量。
台积电管理层日前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会遵守美国管制要求合法合规经营,也会积极与其他客户合作,有信心能够填补不能够接收单一客户新订单带来的产能空缺。
早先有消息透露,台积电正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工厂,旨在帮助美国缓解对芯片供应链安全的担忧。知情人士表示,台积电已特朗普政府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日前称,新的美国芯片工厂将于2024年投产,而美国已承诺缩小台积电在美国新工厂的成本差距。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另外一则消息,据日经BP社报道,台积电(TSMC)在印度设立了一家办事处,用于支援印度的Fabless产业。
悲:当前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然而在美国的打压之下,追随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台积电、富士康,难免会越来越多失去中国市场。
台积电财报数据显示,台积电所有的收入中,中国大陆贡献了20%。在美国制裁下,台积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已成定局。尽管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自信满满地表示,“台积电有能力应对相关的危机,台积电旗下的芯片客户能够迅速补上相关的芯片订单缺口”。
但是他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一旦中芯国际实现了技术突围,台积电在大陆势必大势已去,失去国内市场再所难免,因为未来国内的很多订单一定会本土消化。
近日国资入驻中芯国际,超强度集资,已经证明了国人要突破技术局限的决心。虽然当前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才4.5%,但是突破技术局限的中芯国际势必会抢占更多的市场订单,何况背靠内地市场的中芯国际,绝对有实力和台积电一较高下。何况当前世界还没有一个市场有能力替代国内市场。
富士康的处境就更不用说了,国内比亚迪等公司的强势崛起,正在逐步蚕食富士康所放弃的在华市场。就目前看来,比亚迪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的代加工工厂。而且订单较为多样,其手中长期合作的订单就有苹果、小米和强势崛起的华为等等。
而富士康此时又想回到国内重拾在华市场,能有那么容易吗?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