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7月17日讯(微信:cn156news )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一文看懂央行的七大工具箱》系列连载报告。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析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抵押补充贷款(PSL)。
6.中期借贷便利(MLF)
在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1)主要作用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体来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MLF与SLF相比,区别并没有明确,只不过中期流动性 管理工具更能稳定大家的预期。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既能满足当前央行稳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这是个两全的办法。中期借贷便利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基本方针的调整,即有保有压,定向调控,调整结构,而且是预调、微调。
(2)操作频率
截至目前为止,MLF利率一共调整了8次,其中2017年至今一共调整了2次,最近一次为2017年3月16日,央行调整MLF利率,分别上调6个月和1年期利率10BP至3.05%和3.20%。
MLF创设至今,央行基本每月都有进行MLF操作。2016年8月开始,央行投放的MLF都是6个月期和1年期,其中1年期MLF占比呈上升趋势。2017年1月-5月一共开展了7次。2017年5月,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590亿元,其中6个月665亿元、1年期3925亿元。5月末MLF余额为41578亿元。
7.抵押补充贷款(PSL)
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1)主要作用
推出PSL的目标,是借PSL的利率水平,引导和打造出一个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PSL的再贷款的方式将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并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PSL这一工具和再贷款非常类似,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不过市场往往将再贷款赋予某种金融稳定含义,即一家机构出了问题才会被投放再贷款。出于各种原因,央行可能是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有可能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贷款工具,但再贷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篮子当中。
(2)操作频率
PSL创设至今,央行基本上每月都会投放。2017年5月,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共476亿元,5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34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