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要加薪40%、实施每周四天工作日制度。”这是美国汽车工人的最新要求!如果劳资双方的谈判在9月22日前仍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三大车企工人将扩大罢工规模。
9月18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肖费恩对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旗下有克莱斯勒、标志、雪铁龙、Jeep、菲亚特、玛莎拉蒂等)发出威胁。
这是美国最大制造业工会之一的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成立80多年来,首次针对美国汽车制造业三巨头同时举行罢工。而其拥有汽车工人约占美国汽车工业的56%。
威胁有用么?数据显示,全面罢工如果持续10天,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超过50亿美元(约合365亿元)损失,如果持续到几个月,将影响美国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罢工还将导致汽车价格上涨,给当前美国通胀“火上浇油”。
而美国政府还面临“关门”风险。9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宣布休会,直到下周二。这一决定挫败了未来几天内通过政府拨款法案的希望,而10月1日美国联邦拨款中断风险陡增。
但美国汽车三巨头与汽车工会的对峙并无缓和迹象:9月20日,全球第三大汽车巨头通用和全球第四大汽车巨头斯泰兰蒂斯相继宣布在美关厂裁员,受影响汽车工人约2300多人。这让美国一些汽车工业城市战战兢兢。
9月5日,美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伯明翰市政委员会也宣布破产。而十年前的7月18日,美国最大汽车工业城市——底特律,其市政府因负债185亿美元,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特斯拉和中国比亚迪等电车却在全球快速发展。
2021-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数据(中汽协)
2023年7月数据源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势头,继2022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之后,今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我国汽车产业出口实现3年内翻两番,已超越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已达29.5%。面对中国新能源电车企业的快速崛起,美国还能保持全球第一的汽车供应链强国地位么?
作为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业即使处于短暂的停摆状态,也可能会影响美国未来的GDP表现。这对于憧憬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美股而言,非常不妙。
据多家媒体报道,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此番罢工要求通用、福特、Stellantis“三巨头”给工人涨薪40%或以上。
在通胀严重侵蚀消费者钱包的背景下,这一要求显得格外关键和重要。此外,UAW要求将每周工作时间从40小时减少到32小时,相当于每周工作四天。
(图源:外媒)
当前,美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阵痛期,且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企的成本,有分析认为,“三巨头”要是同意,“无异于是在自杀”。
据富国银行测算,若三巨头答应全部要求,不但每周工作4天,而且今后工人时薪将膨胀到惊人的136美元(约993元)。
而行业数据显示,目前特斯拉工人平均时薪为45美元(约329元),底特律“三巨头”的工人平均时薪约为66美元(约482元)。
这意味着,每年人工成本将大大削弱美国汽车工业“三巨头”市场竞争力,甚至丧失市场竞争力。而在2022年美国“三巨头“已经经历了销量和利润的双重打击。
通用汽车全球销量下降5.7%至594万辆,尽管全年营收大增23.4%,但净利润同比却微跌了约1%。Stellantis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的2022年全球出货量同比下降2.3%至6,002,900辆。福特汽车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营收1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3%,全年净亏损20亿美元。
反观特斯拉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全年营业收入8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35%,GAAP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了126亿美元,全年营业利润率为16.8%,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8.5%。
2023年2月,威马汽车前首席数据官梅松林在微博上感慨道:“特斯拉单台车净利润是大众的十倍,这赚钱能力还有谁。特斯拉给传统汽车行业打了个样,汽车可以像高科技产品一样有高利润。只要特斯拉还想降价,随时都可以,降价空间还很大。”
(1)供应链高度本土化:面对美国人力高福利和高成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廉的人力、土地使得特斯拉等企业大大降低了整个汽车供应链成本。
不过,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对特斯拉的价值更在于供应链全生态的成本优化。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集群,明显超越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从新能源汽车电池到其他零配件,中国都能在最短距离,最高时效保持汽车整装,并能让整车快速发往销地,这是美国汽车制造无法相比的。
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时,特斯拉曾表示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了95%,电池、整车冲压模具、车身钣件、内饰、电子设备等供应商基本都来自本土品牌,这一数字在2019年年底时还只有40%左右。
自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国为维持供应链霸权,极力推进对华“脱钩断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这种脱钩思维只会造成供应链自我孤立,14亿人的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若美国对华脱钩断链,难道通用、福特、特斯拉生产的汽车都自产自销?
即使在美国组装,在卖到中国,特斯拉物流成本就比比亚迪高很多。拜登搞去中国化的“印太经济框架”,企图用印度市场替代中国市场,印度能买多少辆车?2022年印度新能源汽车才100万辆,而中国是689万辆,是印度六倍多。
如果特斯拉离开中国,只会让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更强大。因此特斯拉坚定推进供应链本土化、中国化。
(2)强化研发保链主:特斯拉的先进技术、在制造环节的创新,也是单车成本更低的关键因素。2020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特斯拉的单车研发费用2984美元,一台在北美售价4万美元的特斯拉,近8%的费用都用在了研发上。
同期,福特的单车研发费用为1186美元,丰田1063美元,通用878美元,克莱斯勒784美元,特斯拉几乎是行业平均单车研发费用1000美元的近3倍。这就是强者愈强的逻辑,因为有钱就更投入更多,投入更多就更为守住链主地位。
(3)智能生产降成本:又比如圈内所熟知的一体化压铸技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台重达410吨的巨型机器能在不到2分钟内将原来由70多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车架,一体压铸成型。
Model Y制造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45秒-2分钟,制造过程减少了300台机器人,同时缩短了生产线,节省了30%的占地面积。同时车辆减重10%和15%,可以分别减少6.3%和9.5%的能量损耗。
不仅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减少人力和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中国比亚迪的智能化、无人化生产也成为汽车供应链化解人工成本上涨的有效途径。
包括比亚迪等中国汽车链主企业正在加速推进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强国。
据欧洲汽车制造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乘用车进口国。从2017年到2022年,中国出口欧盟的乘用车数量从10万辆增长到52.2万辆,而中国进口欧盟的乘用车数量却从46.8万辆下降到了40.2万辆。
如今法国标志、雪铁龙、雷诺、意大利菲亚特(FIAT)等在中国市场存在感越来越弱。而这也激起欧盟对中国汽车的敌视心态。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详见掌链9月18日报道《瞄准比亚迪们?欧盟主席对华再举“脱钩枪”,中国还像应对华为被污名化后逐出美欧一样念“忍字诀”?》
但中国也面临美国一样的问题,人口红利退潮,人口增长乏力,人力成本上涨也在威胁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借助无人化或少人化的智能制造维护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才是正解。
(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无人化生产线)
在2023年3月比亚迪的业绩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表示,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底气或许来源于长久以来的智能制造布局以及打造的智能工厂。
王传福透露,比亚迪有66万员工,其中很多人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如果能够引入机器人,就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给它们来完成,而不需要人力。
他甚至直言,如果实现无人化可以裁掉60万员工,这对比亚迪来说是巨大的成本优化。
2022年12月2日,中国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成为12家上海市入围企业之一。
比亚迪搭建的全方位QMS系统,通过与MES、PLM、WMS、LIMS、闭环平台及数采平台多系统集成,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精准追溯。最终达成关键设备数控化率和联网率100%,研制周期缩短25%,生产效率提升17.65%。
从比亚迪的供应单名单中可以发现多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可略窥比亚迪智能制造的一角。
2021年3月,王传福在广东省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表示,比亚迪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期持续引领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紧抓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编辑: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