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供应链 >
对华脱钩后的电脑供应链:戴尔跌 苹果落 华为上 联想下
   作者: 冰河 陈怡 阅读:1749 日期:2023-10-08

面对销量暴跌,全球笔记本电脑之王戴尔的对华脱钩之路还会继续么?

据Canalys数据,上半年的国内PC市场,华为是唯一两个季度持续增长的主要PC品牌。行业预测,华为正在成为轻薄笔记本(电脑)市场第一品牌。而这一领域过去的长期主导者是苹果。

(戴尔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 图源:telegraph)


联想虽然仍位居榜首,但连续两个季度年增长率下降24%;戴尔增长率则是暴跌,连续两个季度跌幅超45%,且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惠普表现不瘟不火。表现与之相反的是华为,华为笔记本2022年增幅接近90%。


戴尔曾连续多年保持全球PC销售冠军,也被称为“PC之王”。巅峰时期,戴尔总资产高达7000亿。但到2020年却是负债达3000亿元。戴尔笔记本在华下跌与其“供应链迁出中国”也不无关系。

从特朗普执政期间((2017年1月20日-2021年1月20日)推进对华脱钩断链,戴尔成为美国对华科技供应链脱钩政策的执行者,似乎还比很多美国企业做的更绝。

据《亚洲日报》报道,戴尔在2022年年底告知供应商,公司目标是要显著减少在产品中使用中国制造芯片的数量,包括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

曾几何时,戴尔看重中国市场的前景,并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9月10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在上海宣布戴尔“在中国,为中国”的在华全新4.0发展战略。计划在5年内向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将为中国增加100万个就业机会。

如今,戴尔成为脱钩的坚定执行者,这是明智选择么?真的对戴尔有利吗?掌链第二期《谁在对华脱钩》带你了解。


一、戴尔供应链脱华:制造脱中国,销售要中国


1.戴尔脱钩排除“中国制造”

3月15日,台湾媒体发布消息称,为应对地缘政治,戴尔将在2025年启动"去中化"的计划,计划在2026年排除中国大陆芯片设计厂商及中国大陆制造的芯片,从上游IC采购到中、下游周边再到整机组装,都有明确的安排。

迈克尔·戴尔(右1)与特朗普等 图源:forbes


在供应链的上游环节芯片IC零件采购方面,戴尔制定了分阶段的计划:①2026年开始不采用在中国内地晶圆厂生产的产品;②不采购所有中国内地厂商生产的产品。


在供应链的中下游环节,排除“中国制造是戴尔的首要任务。在2025年达到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中60%需在中国以外地区生产,2027年完成美国内销产品百分百去中化。

从另一方面来看,戴尔还注销了其在中国的多家分支机构,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8家已被注销或吊销。

2.宣布计划后戴尔发生了什么

掌链《谁在对华脱钩》此前提出,所谓供应链本质是供需链,供需联通才成链,戴尔等企业对华脱钩一边想生产不要“中国制造”,但一边还想销售要“中国市场”,既想赚中国人钱,又不想要中国人赚钱。

世界若真有这好事,估计中国人真成傻子了。戴尔旗帜鲜明地对华供应链脱钩后,也引发中国市场的反应。

①营收、净利同比双降。9月13日,戴尔发布了2023年Q2财报,2024财年前六月累计收入438.56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收入为525.41亿美元,同比减少16.53%。2024财年前六月累计净利润10.33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净利润为15.75亿美元,同比减少34.41%。

营收同比下降16.53%,净利润同比下降34.41%。

戴尔企业已经在中国发展20多年,中国市场时期长期以来的第二大市场。2022年第三季度,戴尔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位居第二,占比为11.7%。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2年三季度中国市场PC出货量下降13%,戴尔出货量降幅为21%。

②失去成熟市场和供应链。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占据全球超45%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不仅仅是消费市场,全球PC制造生产线也都集中在中国。

重庆笔电产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1年笔电产量超过1亿台,产值逾4000亿元,占到全球四成市场份额。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占同期重庆出口总值的72%,电子信息制造用工人数达到49万。

如果戴尔真的排除中国所有的供应商,那么戴尔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

像苹果将供应链搬去印度,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地塔塔集团与苹果合作,在南部的一家工厂生产零部件,但其生产的外壳零件良品率只有50%。

③竞争力正在大幅下降。戴尔取得的成功其实与中国供应链也脱不了干系。戴尔虽然为全球PC巨头但是却缺少核心技术,其采用直销的模式,从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随后组装好在卖给消费者,需要完整可靠的供应链来配合。

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更别提印度的营商环境,没准几年后戴尔也将会收到印度发来的天价罚单。戴尔退出中国其实对中国企业来说也不是坏事,国有品牌联想也是霸主,华为也在PC市场崛起。


二、华为本土对手:全球供应链25强联想


在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商之前,要超越的最大对手就是柳传志创立的联想。

(图源:technode)


1.联想供应链领先:5月25日,美国智库公司Gartner公布2023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其中联想位居第八位,已经连续9次入榜,是上榜次数最多的中国企业,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排名最高的。在PC行业戴尔排名19,惠普排名21。

能被Gartner选入的企业门槛是非常高的,如企业必须位列《财富》全球500强或福布斯全球2000强,年营收须超120亿美元且实体产品营收占比超50%等。另一位在榜单上的中国企业是阿里巴巴,排名第23。

华为并未入选美国智库评选的全球供应链25强企业,但大家都明白:华为和联想谁是真的强?在维护中国科技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上,谁是中国供应链的领头羊?

2.财务数据堪忧:8月31日,联想公布2023年半年财报显示,联想控股上半年收入约2012.86亿元,同比下降15.31%;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净利润约6.68亿元,同比大降68.65%。

联想在2023年Q2全球PC市场的份额占到22.9%,超过惠普、戴尔、苹果等位居第一,但和2022年同期数据相比来说出货量同比下降18.1%,市场份额同比下降7.3%。

此外,据中新经纬报道,二级市场上,联想控股股价呈震荡下跌趋势,截至8月31日,年内已跌超10%。

3.难得国民信赖:虽然联想的PC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最大,也是中国最大,但是联想在国民心中却一直存在争议,而其供应链也饱受质疑,被批评为“电脑组装公司”,缺乏战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联想在起步的前10年奠定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之后,1994年国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口电脑的关税由200%降低至26%,联想内部发生了“自主研发”和“采购组装”的路线之争,最终“自主研发”道路被抛弃。

目前,联想作为一家全球企业,联想产品大多数的显示屏来自日本,处理器来自美国英特尔,内存条来自韩国三星,操作系统则来自美国微软。

从技术投入来看,2021年联想研发投入为120.3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92%。2020年至2022年,联想的研发费用为 115.17 亿元、120.38 亿元、153 亿元。要知道,同期华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419 亿元、1427 亿元以及 1615 亿元,均十余倍于联想。

2020-2022年华为与联想研发投入情况对比(掌链制图)

Gartner一直在按照美国标准给全球供应链企业树标杆,作为Gartner认可的中国供应链最强标杆企业(2023年位居全球供应链25强第8位,中国第1位),联想带给我们的是诸多反思,华为带给我们的是诸多启示。


三、链主轮替:华为带动中国科技供应链


10月4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说,有关华为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的报道“令人难以置信地不安” 。雷蒙多还称,美国商务部需要采取更多方法强化出口管制。

1.打不倒的华为

此前8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在没有任何宣发的情况下推出新的机型Mate60 Pro,向世界告知美国对华为断链绞杀失败,华为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自主替代,在供应链上实现了国产替代。。

(图源:玉渊谭天)


戴尔供应链(制造环节和关键零配件供应链)移除中国,或许将为华为的PC业务崛起埋下伏笔。在Canalys发布的中国台式机和笔记本数据中,华为在Q1季度和Q2季度的年增长率是一直递增的。

从整个2022年的数据来看,华为PC市场份额较2021年增长2倍多,年增长率达到了89.1%。

2.华为带动中国“链”

从华为芯片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其芯片生产不断在整合国内优质企业。

对于PC业务而言,戴尔虽然在离开但中国仍有完整的PC产业供应链,华为可以顺势整合在PC领域做出一番新的成绩。


而在PC之外的手机市场,苹果供应链搬离中国将原先供应链企业歌尔、欧菲光等公司踢出其供应链。


歌尔股份此前为苹果负责声学模组,被踢出果链后整个工业全区人去楼空甚至工厂附近的商场和饭店跟着倒闭;欧菲光此前承接苹果手机的摄像头模组,被移除果链后股价暴跌,大量工人失业。

但在华为mate 60系列机型推出后,歌尔和欧菲光等企业开始成为华为供应链的一员,再次复活,歌尔股份潍坊工厂近期一直在扩招;欧菲光南昌工厂也开始重新招人。

对此,9月28日,财联社发布报道《华为Mate 60 Pro供应链订单火爆 多家公司招人、扩产》。



——阅读提示——

掌链【谁在对华脱钩】旨在监测对华进行脱钩断链的国际化品牌企业,关注全球供应链及国际物流生态重构。2023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指出:开放应是双向奔赴,不能是单行道,不能一边要求别的国家开放,一边关闭自己的大门。一些国家总想对中国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最终只会反噬自身。一些人炒作要“降依赖”“去风险”,这样的做法实质是制造新的风险。

整理编辑:冰河 陈怡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