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天津召开,笔者也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上,国内外物流界专家学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表了对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的看法,使得会场成了言论的激辩场所,思想的交锋平台。
在会场,有部分专家提出,高等学校物流教育应该紧随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发展需求指导高等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产业需求指导人才培养的方向,这种理论无疑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教育现状的。
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人,高等院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切有利于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以产业需求来指导人才培养方向的总体方针,也无疑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因此,这种提法受到颇多高校的认同和跟进实施。
但笔者也在思考,紧随产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原本应是职业院校该做的事情。可如今,作为先进思想发源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的高等院校,咋就争先恐后想要去做职业院校该做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物流专业教育,伴随着中国广泛扩招,很多专业的教育都有两个倾向:其一,高等院校教育职业化;其二,职业院校教育向高等院校靠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笔者认为,高校希望借助职业教育来提升就业率,而职业院校希望向高等院校方向发展来提升自己的“段位”。
当前,很多专业都遵循以就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针,尤其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这种现象究竟合不合理,笔者不敢断然下结论,但笔者觉得,高等院校不该“丢弃”育人角色,还应更多地成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应该更多地以新理论、新技术去引领产业的发展,把原来应该是职业院校做的事情还给职业院校。
最近,随着国家职教方针的确立,很多高等院校自愿退回职业院校,笔者认为这是进步之处,不具备高等院校办学条件的学校勉强去凑高等院校的热闹未必是件好事。笔者认为,厘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不能仅仅要靠国家职教方针来指引方向,更需高校准确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