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产业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个学校落实开放式办学思路的重要标志,依托产业研究院可以搭建起学校服务社会的新型平台,伴随对外服务这一核心工作职能的不断加强,学校的品牌也会全面提升。
北京物资学院是国内惟一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本科高等院校,为物流产业服务,成为学校的社会服务价值的重要内容。学校于2012年成立了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集合了中关村惟一智慧物流技术研究院、第一个物流类开放实验室、第一类物流产业领域的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和物流工程技术中心;汇集了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联盟;联系着国内惟一的一个物流类专业国家级教学中心。产业研究院现已成为北京地区系统性最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教学、科研、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平台。
发挥内部资源优势
在此基础上,学校凭借强大的内部优势资源,制定了“边筐、造势、织网”外向型发展战略,产业研究院与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州区地方政府等合作,实施了五大工程;提出了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的全渠道战略;在济南、临沂、洛阳、南通、珠海、十堰等地建设了包括北方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研究院、华东物流研究院、南方物流研究院等在内的一大批合作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业服务网络,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强,学校影响力随之大幅提升。
作为一所行业型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塑造行业服务优势,需要更加充分地了解物流产业服务市场,广泛地介入物流产业服务市场,积极参与物流产业服务市场,争取在局部领域能够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比如,学校正在建设的智慧物流产业研究院,就是在智慧物流领域进行的有益尝试。
开启校友服务模式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引以为豪的就是学校毕业生。学校的校友们发展的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才是成功的。因此,在研究院扩展服务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校友,使其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形成校友资源库这一宝贵的财富。
北京物资学院现有6000多名本科生,600多名老师,却具有几万名校友,由于专业特色突出,校友们大多工作在大物流、大流通领域,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学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愿意并且也应有这样的责任,将自身构建的优质资源与校友共享,为校友的发展提供助动力。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例如,为校友企业建立培养订单班,为其定向培养人才;在研究院驻地为校友企业入驻项目,向政府申请最优惠的条件;在学校的物流产业创新园,为校友提供技术咨询,今后面向校友开展的工作会更加丰富、踏实和富有成效。
一所高等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和构建新型校友服务体系,将校友的事业发展和学校的服务融为一体,在时间维度上明确:以前曾经是学校的学生,但永远是学校的校友。在与校友的合作形式中,需要进行进一步积极的探索,提出更加优化的措施。例如,以大物流、大流通产业为切入点,建立校友产业联盟型的组织,使学校与校友在大物流、大流通领域形成发展的合力。一方面使校友的背后有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也将有几万名校友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那么,学校的产业影响力也会提升,并会推动更多的项目实施。
把握全新发展机遇
目前,社会对物流关注度不断提升,近期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也明确提到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可以说,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为本区域内的政府、协会、企业和学校都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今,京津冀区域内物流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完成京津冀一体化重大战略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需要专业人员帮助进行谋划。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京津冀一体化研究中心,与政府、协会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定期召开两次论坛,并将开展调研、政策咨询、产业推动等工作。研究中心还将积极邀请校友参加论坛,并成为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同时提供产业对接服务,为工作在各个领域的校友提供参与合作的途径。
当前,学校期望适应新形势,不断推出创新的工作思路,并积极予以实施,学校也将与校友共同携手谋发展,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和协会的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