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创新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人才培养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744 日期:2015-01-13
  依托物流行业组织办学,并不是替代校企合作。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个人关系而产生的校企合作的随机性,而是选择与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典型企业合作,从而保持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和典型性。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服务对象,设有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运营和汽车后服务等专业群,形成了从上岗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全日制和成人继续教育,到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职教体系,实现了物流教育链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的融合。

  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离不开行业组织——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与支持,离不开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的会长单位——浙江物产集团公司的支持与合作。正是这种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并在教育资源集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形成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大力发展职教事业

  行业办学在我国由来已久,虽有封闭性等不足,但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衔接方面存在优势。行业办学体制瓦解后,这些衔接成为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办学体制上形成行业组织指导与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机制,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5个对接。因此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现行业共性。职业院校都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但与企业的合作不能替代与行业组织的合作。因为行业组织代表行业的共性,而企业有较大的个性。从人才培养定位来说,大企业与小企业存在差异;对职业技能而言,企业的技能存在专用性。而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对产业内各类企业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全面反映产业的需求和核心技能。

  ——职业教育一定意义上是产业教育。除了少数高度标准化的职业,一般职业的技能和素养都体现了产业特征,所以职业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产业教育,职业院校必须接受行业组织的指导。

  ——行业组织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行业组织的这种定位使得其既能代表企业的诉求又能贯彻政府的意图,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着眼社会和产业,更具有全局观点和前瞻性。

  ——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行业协会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制定标准、考核、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从而使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能充分贴近产业需求。

  形成产教合作治理机制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等行业组织和浙江物产集团公司等行业引领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组建浙经院董事会,各专业群设立专业群理事会,形成了完善的校院两级行企校合作治理机制。董事会和理事会充分发挥了在专业建设、专兼教学团队培养、合作研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和桥梁。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的会长单位——浙江物产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物产”)是中国最大的大宗商品流通服务集成商之一。早在2005年,浙江物产就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浙江物产集团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下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产教办公室,致力于校企共建研发、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为进一步推进和保障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实施,浙江物产集团董事会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浙江物产集团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校企双方实施人员互聘互用、共同开展教学与研发、共建共享产学研实训基地、共同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共建物产专家库和物产知识管理中心,共建一流企业大学”6大目标和8项具体举措,形成校企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物流职教国际合作

  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物流专业教师9人赴德国、英国及中国台湾研修,扩大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引入了西方物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高校的合作办学在中物联的指导和引介下进展顺利,已获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分别担任全国物流行指委国际合作分委会的主任和秘书长,参与组织并主持国际合作分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我国物流职教事业走向国际化。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建设

  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直接指导和参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培养专业教师。例如,物流类专业与浙江物产共建物流产业学院,既是教师挂职、应用研发、教改的实验基地,又是学生课程实践和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行业企业指导和参与272门校企合作的能力本位课程和11门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还多次组织全国知名物流专家和职教专家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改革成果进行评价和鉴定,提升了学校的教改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

  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利用其行业影响力,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浙江省物流协会的支持下,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起草了《浙江省物流员(师)职业标准》,得到浙江省劳动厅发布实施,促进了浙江省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根据浙江省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的现状,浙江省物流协会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向浙江省考试院提出开展物流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的计划,得到批准并实施,已累计培训6万人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还为物流协会成员企业开展物流基地规划、流程优化、专题调研等技术服务20多项,参与了国家和省级物流技术与服务标准建设,有效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主动接受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导,积极寻求与行业组织合作,在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办学资源进一步聚焦物流产业(包括其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在专业结构和服务面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定位也更贴近产业需求。学院有9门国家精品课程,3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其中2个为物流类专业基地),2013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首批国家骨干院校的验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骨干专业双证书率达到100%,全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学生技能竞赛优异,仅物流类专业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2014年物流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产业学院”机制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依托物流行业组织办学,并不是替代校企合作。行业组织主要解决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专业设置与专业群的优化布局等问题,而校企合作则主要解决实践教学的落地、兼职师资、课程改革、就业等问题。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个人关系而产生的校企合作的随机性,而是选择与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典型企业合作,从而保持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和典型性。

  (作者单位系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