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全国两会聚焦职教发展 力促教育改革深入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454 日期:2014-04-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并特别提到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怎样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已成为教育改革能否深入的关键所在。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展开了一番热烈讨论。

加大职教投入提高办学质量

人们常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来形容中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究竟如何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提高自身吸引力?许多代表委员都将目光聚集在了加大投入上。“职业院校发展最大的瓶颈,一是设备,二是师资,根本在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一针见血地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同时从“纵向”和“横向”来看。纵向是把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上升通道打通,横向则是把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打通,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教。

至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之所以弱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分析认为,一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二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价值追求,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北大、清华的学生,实在没办法了才上职业学校;三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还亟待提高;四是一些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五是社会系统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不够。

他表示,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标准还是单一的,还不是多元的,只有打造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真正提高其吸引力。为此,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职业教育准入制度和岗位最低薪酬制度,引导企业给职校毕业生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各方要共同努力,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职教生态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李和平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贵宝表示,西部大开发要提速,最缺的就是技术型人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加大职教体系投入,补上历史欠账,提升职教质量,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可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最要紧的就是加大投入。而基础能力建设,也被认为是投入的重要方面,经费短缺始终是职业院校心头的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说,在全国很多地方,现在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都是20世纪90年代由中专学校合并、重组起来的,都存在发展先天不足的问题,需要充足而持续的经费支持,帮助这些新升格学校提高基础能力。

对于如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提出了借力民间资本创办职教基金的建议。“可以借助民间资本,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职业教育基金。”他说,“校企合作是解决人才供需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其中一个便捷途径就是,利用民间资本的活力和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实现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创建以“教育包”为核心的教育产业动力模式。孙荫环表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需要大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除了资金的投入,健全法律法规,也是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不失为一项重要投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集团公司工人曹晶就建议,通过修改职业教育法,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曹晶认为,应该规定校企合作的具体框架模式,如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工作场地、教师、工程师资源共享模式等,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速度,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增加规定,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自主办学或联合办学,并对自主办学或联合办学的企业,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或税收上的减免。同时,对高技能人才在城市落户、子女就学、住房保障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摆脱固有偏见强化职教地位

长期以来,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比较突出,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此,工人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置业有限公司油漆工陈雪萍有着深切的感受。“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甚至包括在学校里已经学过某种技能的年轻人,宁愿去超市商场干月薪1000元的工作,也不愿意去工厂、工地干月薪3000元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下工厂‘丢人’。”

那么,究竟如何打破观念桎梏?陈雪萍建议,要将“观念的转变”纳入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容当中,让年轻人有认同感和满足感。而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看来,要加强职业教育,实际上更多的是要培养高级技工。除了政府需要进行投入以及体制改革之外,还需要全民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通过职业教育,成为有资质的高级技工,对社会的贡献、自己的收入,都是不低的。

在这方面,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实践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院长荣兰祥很有发言权。“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高薪、体面就业,这一切的基础是学生能够掌握过硬的技能。”荣兰祥说,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是挂着职业教育的牌子,走学历教育的路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企业对于职教的轻视。

为此,荣兰祥希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打破“身份”、“学历”的隔阂,让掌握了过硬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享受同样的认同。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不仅高薪就业,更能体面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则认为,要改变观念,应该把职教看作是与普通教育平行的一个类型,摒弃职教是低层次教育的陈旧观念。此观点也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毛杰的认同,他指出现阶段急需改变把职业教育从整个教育体系中割裂出来的现状。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或者说,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体现。因此,他提议,中高职互相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而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这样一个简单的学校升格过程,而是要打通职业学校学生的连贯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强化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他建议,应该在一定时期内不新批本科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在异地设立分校和专升本,不扩建高等院校。下决心遏制本科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持续上升的趋势,逐年减少本科高等院校招生计划,包括研究生招生计划。

王正荣认为,通过适度限制本科发展,可以拓展职教上升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统筹,以此强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应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改变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强化政策导向,将职业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同等对待,职教毕业生纳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考录范围。”他说。

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饶子和提出,通过部分本科转型职教也能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目的。饶子和说,目前我国有本科院校840所,其中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转型。这些本科院校的培养规格及类型目标,与高职教育最为接近,若将其转型为高职本科,可以大大节约高职办学成本,又能尽快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此外,还可以鼓励知名大学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这不仅为本科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且对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