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对于职业教育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会议还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任务措施。
现阶段,我国要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必须要读大学,最次也要上大专,而到中专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并不被认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非但不在“人才”范围内,甚至感觉日后进入一线技能岗位当工人是很没出息的。
而这种认识的偏差,实际上也与薪酬待遇息息相关。一些人认为高学历就应当在管理岗位上拿高工资,这样就导致在我国一线技术岗位人员薪酬待遇远比管理岗位低。而在国外,一线技术岗位的薪酬待遇并不一定比管理岗位低,甚至在某些岗位还更高,这也成为影响职教发展的一大问题。
物流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物流产业需要更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据初步统计,一线技能和管理岗位人员占物流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85%,占据绝大多数。但在现实中,人才培养和用人需求是相背离的。
目前,物流人才需求呈金字塔结构。高管人员、高学历人员等高端人才需求处于塔尖位置,市场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小。而处于塔基位置的是一线技能和管理岗位人才,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但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却呈橄榄型结构——高端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和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小,大量集中在本科和大专。
这种人才培养结构,不仅无法很好地满足物流产业的用人需求,更让许多学生毕业后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前些年,很多职业院校为了生存,片面迎合家长、学生期待,一味拔高自己,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纷纷向高学历方向发展,使得很多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巨大压力——许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工资待遇水平并不一定比中职学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