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专业对口企业进校园 践行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764 日期:2015-04-14
  3月26日,由北京物资学院国际学院和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ASTL)和中美物流联合会(SALC)联合举办一场生动的“快乐的职业生涯日”活动,并就以中美物流联合培养项目为切入点,就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为: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ASTL)和中美物流联合会(SALC)进物资学院

  中国知名物流专家,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翁心刚教授主持此次活动。受邀企业中世界最大的卡车公司世能达集团大中华区常务董事Martin Winchell先生、美国著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夏晖集团中国区董事Kevin Lin先生、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商城仓储物流总监傅兵先生为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受聘成为中美物流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该委员会旨在邀请企业资深专家为中美联

  合培养项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指导以确保项目的实践性。

  北京物资学院是中国首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ASTL)是世界范围内运输与物流业教育和认证的先行者。早在1948年,ASTL就开发了美国最早的运输与物流业资格认证——美国注册物流师Certified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简称CTL)。

  双方的合作始于2012年8月。北京物资学院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课程改革,经过北京物资学院的专家教授团队与美方专家的合作与协作,逐步研发并相继引入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美式物流和供应链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后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辨能力。由海外教授、中国教授、企业专家联合组成的教学指导团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大中华地区首席代表谭润忠先生指出,有着近70年历史的经典ACAP(美国注册物流师大学认定项目)课程体系在现今仍持续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运输、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性和标准化。

  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翁心刚教授指出,在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企业、行业协会通过产学联动来研发课程体系和企业实践项目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北京物资学院国际学院中美物流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涵盖美国物流教育核心知识体系的ACAP课程和美国物流教育产学结合的最优方案引入中国,推动中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