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使物流企业如今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竞争压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进行创新,需要发挥创新型
人才的作用。
相对于科研创新型人才来讲,物流企业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实用性,其所形成的创新成果必须转化为现实的成果。物流企业创新型人才能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所帮助,促进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职业培训形式要多样化,采取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而除了应该具备所处工作岗位上所具有的基础之外,创新型人才还应该具备特定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其所具有的能力便是综合的。就物流活动来说,搬运、流通加工、运输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因此就物流企业创新型人才更应具备综合性的知识,而使其所产生的创新成果能对整体活动有促进作用。
因此,物流企业创新型
人才是指,在物流企业所涉及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利用已有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建立新的物流技术等,并且这些新的技术、方法等是能够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并能够付诸实施,为企业创造或增加价值。
多重制约仍存
张旭风认为一方面是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经营人才的奇缺;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物流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并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多元市场竞争下人才供需的矛盾,物流市场供求双方期望值不对称。
张莹认为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基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培训质量上,都存在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比较低,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现代物流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创新型人才的制约。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物流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客户服务标准上不同的企业差别很大,物流公司自身在确定物流标准时,没有详细调查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没有对行业竞争者服务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其次,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数原为传统的物质运输、仓储业或是国有工商企业分拆转型而来,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配送等传统物流环节上,对于加工、JIT配送、“零库存”管理、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不多,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反应速度慢,物流企业“大面全”“小面全”现象较突出,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再者,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规划与灵活的选拔机制。对于新进人员的招聘大多是因顶岗的需要,没有适于企业长期发展的
人才储备计划;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物流资格证书不够重视,应聘人员与岗位要求难以匹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大多从事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创新思维。
第四,大多数企业为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唯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
第五,在一些物流企业中,流动性较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些人员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渠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对一些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少之又少,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
第六,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较单一,偏重物质激励。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没有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尚未深刻认识到员工需要和激励的多样性,只是采用简单的经济激励手段。员工没有进取心,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
第七,很多物流企业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效率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集成化、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信息化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信息化人才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