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什么是理想的校企合作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512 日期:2014-06-06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值得大力推动的。而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多赢”的目的,这就需要寻找到适合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行业现状的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

“依存性”模式

目前,在校企合作中有很多模式,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文振华认为,最有生命力、最好的做法,是建立“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要让企业觉得,学校学生到我这里来,对企业是有促进的,通过产学研结合,学校的教师可以介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帮助企业进行流程再造、项目开发等,给企业带来实际利益。这样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够持久。”

文振华表示,在实践过程中,就是建立职教集团。建立职教集团,可以在集团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和科研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研发、系统和设备的改造等,这是集团化办学优势的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职教集团,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集团范围内,每年学生毕业了,集团内的企业可以优先在集团范围内的学校挑选人才。企业有什么项目,学校也优先为企业提供支持。而企业的内训中心就建在学校。这样,有助于建立“依存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之间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建立了极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悉,由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和有关物流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已经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集团化办学的八种典型模式之一,被称为“助力行业、引领产业”的湖南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模式。截至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已经达到140多家,还在继续发展。

“企中校”模式

“企中校”模式,是在企业环境下打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单元进行课程内容设计,通过融入岗位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及职业素养,以培养企业适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招商物流北京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荣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打破传统、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共同成立的招商局物流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战略性利益互补结构,奠定长期合作基础、通过多层次契约结构进行责权利关系绑定、通过组织结构及工作机制全方位建设塑造联合体一贯化的行为模式。

校企双方力图深度耕耘“企中校”模式,在企业环境下打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单元进行课程内容设计,通过融入岗位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及职业素养,以培养企业适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