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然而,当前的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需要亟待解决。
首先,要加强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特别是媒体行业,要加强对高校和企业进行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以便加强社会、政府、市民在思想上的认识,从思想上呼吁各级政府、高校和企业界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同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学习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然后再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特点,进行教育学习和企业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的发展关系,进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企业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加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师资力量。为了校企合作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展,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拥有一支既熟悉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企业先进的管理和培训模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产品加工和生产的工艺流程,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
对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多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确保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超前企业水平,
这样一来,可使教师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性工作,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融合到教学中,快速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的“企业化”水平和实践技能,优化“三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有助于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
再则,学校应该强化学生在校实训的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学校制定的“顶岗实习”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水平和生产安全,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只有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团队精神,学校才是真正做到了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有效地联系起来,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接轨,从而真正让学生能够“走”得出去,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做好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学校能够主动地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互动联系,是迈开校企合作成功的第一步。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积极主动与企业进行有效地联系、沟通;要根据企业当前和长远所需人才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征求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形成开放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进而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地对接。
同时,学校还可以采取主动联谊的方式,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合作的细节进行设计、沟通和谈判,让企业明确认识到学校办学的实力,以及培养技术人才的方向等,以便全力支持和配合与学校合作的各项工作。(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