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应加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554 日期:2014-06-06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企业搭建一种合作平台。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我们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企业实战性操练,有利于对自己专业的理解,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学好专业技能,对专业学习更富内涵;教师利用这个平台,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作,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能够利用专业理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通过平台,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充实员工队伍,更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应该说,这是我们建立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

然而在现实中,各大中专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效果却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还要靠学校和企业多方努力。

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企业要融入专业教学。

企业是校企合作平台不可分割的主体之一。

首先,企业应当与学校加强联系,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师资选派、专业实训、实习指导中来。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可以在技术人员中选拔一部分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业务骨干来校授课,甚至于贴近企业实际运作与学校教师联合编写“校内教材”,实行学生的定向、定岗培养。

其次,企业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学生和教师,每学期可以进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第二,教师要走进企业,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以外,都在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忙得不亦乐乎,完全忽视了专业“实战”能力的培养,对行业发展、企业实际运作漠不关心,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上课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教师通过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比如业务流程、管理手段、操作模式等等,通过对业务操作能力的把握,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不仅仅是考个职业资格证而敷衍了事。这样做不仅使教师丰富了自己的专业内涵,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第三,学校应当发挥杠杆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师、企业人员岗位互动。

大专院校,特别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关键,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

首先,学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鼓励、引导和促进教师进企业,提升教师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杠杆作用,打造一批实实在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高校应当从企业选聘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兼职,建立一支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人员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将企业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弥补师资的不足,解决学校师资匮乏问题,所以这也是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好路子。

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以上是笔者的几点总结,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作者系江苏商贸通邦物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