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加强师资力量亟须多管齐下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571 日期:2014-07-18

_2014718DSC0392sxz.jpg

 图为:物流设计大赛

2014718DSC_0618sxz.jpg

 图为:培训认证工作会议

2014718IMG_0303sxz.jpg

 图为:参观指导

20147182012年全国职业院sxz.jpg

图为:大学生技能大赛

2014718行指委委员天津方案现场论证sxz.jpg

图为:参观

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在不久前正式出台,这足以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人才缺口几乎成为了所有行业的瓶颈因素,这与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密切关系。就物流行业而言,当前,我国在物流职业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物流专业教育模式落后

一方面,我国物流教育处在条块分割的状态,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部分物流专业是由传统的物资管理、物资经济、交通运输管理、机械工程等专业演变而成的,因此,许多高校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教育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另一方面,大部分院校对物流知识体系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各学校的师资、配套设备参差不齐,导致了在培养方向教材选取、技能实训等方面因陋就简、各自为政,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现象。

物流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尽管许多院校都增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物流市场的调查研究,这些院校对培养目标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物流又是一个宽领域、分档次的工作,并且功能之间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因此,一种层次的培养模式根本不能适合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了各类学校物流专业设置缺乏专业细分,基本属于知识普及型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用性较差,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对多层面各种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决定于教学计划的各种教学环节及课程安排,而课程结构的设计又决定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仍比较模糊空泛,缺乏专业定向和层次性,教学计划传统老旧,课程设置较多,而课程课时数较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现代物流经济技术的发展成果,也不能满足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当前我国物流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物流专业多层面、多类别的人才需求。

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师资方面,由于受到招生形势的影响,一些院校仓促增设了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准备不足,大多数的院校缺少专业的物流教师,并没有物流实务的经验,甚至还会造成部分专业课程的缺位,于是,这就破坏了专业课程的合理结构和知识的完整性。

在教学方面,物流理论研究薄弱,导致了教材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也出版了许多新编教材,但是,其内容空泛臃肿,没有特色研究,缺乏创新理念,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教材水平不高,也是当前影响物流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以上问题,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师资力量。因为,师资力量决定着教学水平,而教学水平越高,对学生就越有利。

面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面对,并积极承接新课程,努力探索、研究新课程,积累实验素材和研究经验,这样才能为应用新课程、发展新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也应该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制度,帮助提升师资力量。例如: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物流教师;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参加实践,对实践年限较长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酬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对参加物流课题研究、编写教材、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奖励等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合理,还可以使物流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